虐待動物的心理危機

陳仲謀醫生 | 2023-10-31

佛家所宣稱的「眾生平等」,是一種宗教理想,而非人類的所作所為。人自古以來都靠着其他動植物維生繁衍,直到近世才有明確言論,倡議防止虐待動物。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可以肯定地說,對動物殘忍的人不可能是善人。」是否素食者才是「善人」?吃動物的身體各部分,用其皮毛作為衣履是否殘忍?
虐待動物的定義視乎人類當時基本需要,現在大部分人皆覺得貓、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所以其福祉特別受到關注。港人不愛生育下一代,豢養貓狗,作為寵物,乃普遍現象。
近來有傳媒大事報道,有人在公園懷疑吊死自己飼養的寵物貓,引起輿論嘩然,交相指摘。其實,虐待動物的事件在各地時有發生,不過這次惡行,引起社會較強烈的反應,更有人深入討論施虐的人精神是否有問題?甚至他們對社會可能構成潛在威脅,危害他人安全。
筆者以精神科學和心理學角度跟各位讀者討論上述問題。回憶40年前(1983),筆者初到青山醫院接受精神科專科訓練。1982年,香港發生了最嚴重的精神病人暴力事件,是為元洲邨「安安幼稚園慘案」,造成6死44人受傷。港英有關當局大為震動,緊急推出一些應對措施去防止再有同類事件發生,其中最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優先覆診機制」(PFU, Priority Follow-up System),二、設立了一條「24小時精神科熱線」。
利刀剁活魚
PFU是嶄新措施,可能是當時全世界的新猷。這個機制目的是盡力找出有暴力傾向的病人,防止他們病發傷人。
首先,病人新入院時,各級精神科醫生便要開會作出詳細評估,判斷其可能出現暴力的程度,決定是否將之撥歸PFU;而PFU又再細分為兩組:「目標群組」和「最高目標群組」──即危險性最高。考慮因素有病人暴力往績和程度,當中包括有沒有傷人和刑事紀錄。
記得當年有一宗特殊個案,需要全院醫生開會討論。這位病人行為怪異,一部分醫生認為是怪癖,不涉及暴力症狀;但另一些醫生卻持截然不同的想法,指出他有潛在暴力傾向。此人對別人表面上全無侵略性,不過,經常在家裏的魚缸,順手撈起一條金魚,用利刀將整條魚活生生地剁成肉碎。醫生們(包括顧問和高級醫生)的意見竟然一分為二,南轅北轍。有醫生指出,受害的動物非常普通,好像家庭主婦每天劏魚做菜,沒什麼大不了。可是,有其他同事總覺得這種持續性殘殺行為,當事人樂此不疲,乃值得留意和加以深入研究。

曾有精神科病人愛用利刀剁死活魚,若得不到適當醫治,其暴力情形可能變本加厲。

當時的院長陳庭揚醫生(筆者的啟蒙老師),有過人之處,提出無故不斷用殘忍手段慢慢折磨完全無反抗能力的小生命,使之受盡痛苦而死,是極暴力的行為,心理上潛在爆炸性的戾氣。陳院長覺得這個「屠魚殺手」的病情若得不到適當醫治,有可能變本加厲,對其他動物甚至人類產生可怕威脅,於是一錘定音,決定把他放進PFU。這個活靈活現的教材,筆者40年來銘記於心,拜服院長高見:無緣無故不停殘害動物以取得個人滿足感,反映病人泯滅良知,內心具有難以估計的「破壞意識」和侵略慾望。這種病人如果遇到突如其來的刺激,難保他們會隨機發洩,做出災難性襲擊。
不遷怒 不貳過
筆者行醫多年的經驗中,實證了陳院長的教導正確無誤:不單直接對人展示暴力行為,才需要關注;而是對虐待動物,以使其痛苦受傷、傷殘至死的事件,社會也切勿掉以輕心,防止釀成更大悲劇。
為什麼有這些「變態狂徒」?原因很多。他們內心的怨憤(心理長期受壓抑,產生絕望、憤恨、無助和不滿等情緒)是主要原動力,也是「人格缺陷」的一種表現。

無故不斷用殘忍手段慢慢折磨動物等小生命,是極暴力的行為。

有美國研究報告指出,虐待動物的人,本身往往是「被虐待者」。這些病人多在弱勢社群中被輕視,受制於他人,又無從反抗脫身,自怨自艾,便可能產生報復心理。這種反撲復仇的舉動,暫時無法在現實中體現,就向不能投訴求助的動物施虐。
虐待動物是人類其中一種犯罪徵兆,所以不能等閒視之,而必須作深度調查評估,及早介入,醫治病人,去遏止這種歪風蔓延,以免禍及無辜市民,保障社會安寧。為了發洩自己怨恨而虐待動物,決不能作為赦罪的藉口,因為「不遷怒,不貳過」(《論語》),是做人的原則。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關注虐待動物心理,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