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專家協力推動 大灣區市民精神心理健康

陳仲謀醫生 | 2023-11-14

今年適值「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成立20周年,本會在11月3日籌辦了歷來最大規模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精神心理健康協作平台」啟動典禮,暨「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20周年專業論壇。
粵港澳三地有關專家學者出席活動,可謂菁英雲集,薈萃一堂,與會賢達約160人,氣氛熱烈,共襄謀略,以應對這個人類福祉受嚴重挑戰的問題──精神健康日趨惡劣。
大會敦請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醫生作主禮嘉賓,繼而由中國社會心理學會會長佐斌教授致歡迎辭;主持主題演講的專業人士,分別有香港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黃仁龍資深大律師、廣東省精神衞生中心主任賈福軍教授,以及澳門精神衞生委員會代主席黃子秉醫生。
本會籌劃成立上述平台緣於響應國家「大灣區」政策,配合香港特區政府「促進一小時生活圈」行政措施,和大灣區8600萬人口的需要。在世紀新冠瘟疫爆發之後,大灣區各個城市交流日益膨脹,社會、經濟與文化各方面融為一體將指日可待;而當中所面對的各種挑戰,也十分相似,其中重要一環,當然是我們最關心的精神健康問題。
大灣區有關官員和專家學者認為協作交流,互相取長補短,當有利於解決難題,或會有事半功倍之效,因而一呼百諾,迅速達成這個盛會。佐斌教授在致詞有一句發人深省說話:「是次活動將會於大灣區的精神健康心理服務中寫下重要一頁。」筆者作為東道主十分同意,亦高興知道大灣區有關高層專業人士都積極支持這個平台開發,意味着我們的服務可由只得1105平方公里的特區,長遠而言可觸及大灣區約5.6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域,透過協作,有效共享資源,造福民眾,秉持共同的信念:「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世界衞生組織」金句)。
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本會成立源於2003年SARS爆發時期,當時共有299位市民喪生,其中包括多名盡忠職守的醫護人員,港人面對此嚴峻局面,措手不及,情緒十分低落,市面一片愁雲慘霧。香港醫學會已故前會長勞永樂醫生,有鑑於此,委任筆者為「精神健康召集人」,希望透過舉辦各種相應活動,提振港人情緒和精神。當年本港的精神問題非常糟糕,自殺率創歷史最高(100000:約19),紀錄維持至今。
應對「精神海嘯」
筆者雖然盡力而為,但有感於孤掌難鳴,於是集合一群志同道合專業人士,其中包括精神科醫生、護士、臨床心理學家、社工、職業治療師、新聞從業人員和律師等,創立「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服務社會,轉眼已二十載。本會多年來舉行形形色色活動,旨在提升本地精神健康服務水準,教育市民有關知識,向當局建議改善體制內外方法,胼手胝足。
2019年全球出現世紀瘟疫,3年內死傷枕藉,香港自然不能幸免,傷亡數字遠高於SARS,兼有長期封城、隔離、停業和停課,對所有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損傷。本會認為精神健康服務有需要作適時改革,以應付層出不窮的新挑戰,無論「精神海嘯」會否襲港,大家都應該有足夠準備。
年初世界開始復常,但全球經濟發展未如理想,地緣政治日趨緊張,使部分人對未來抱持悲觀心態,情緒陷於低谷。粵港澳地區都面對着大同小異的困難,促成當中精神健康服務持份者有共同願望:群策群力,互利共贏,渡過難關,展示大灣區合作發展其中一個里程碑。

香港最迫切有待解決問題是青少年自殺比率不斷上升。(網上圖片)

回顧香港最迫切有待解決的問題,當然是青少年自殺比率不斷上升。根據「港大防止自殺中心」數據,本年8至10月,學生自殺和企圖自殺個案相比往年同期多出一倍,上升幅度實在驚人。在上述活動中,主禮嘉賓林正財議員,當被傳媒追問有關問題時,他回應是「扎心」兩個字,謂當局在預防自殺工作上,面對很大挑戰。有人歸咎在疫情之中,學生接受「網課」,比較輕鬆自在;當恢復正常面授課堂時,可能未及適應「新環境」,特別是緊迫的課程和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教育局處理這棘手現象,似乎沒什麼應變和準備,遑論制定治標方法,只是重彈老調:遇有學生自殺案件,當局會派遣教育心理學家前往支援,協助師生紓緩壓力;局長還聲稱派給學校防止自殺的「教材套」未必有用,但學童本身要自省求助!
「粵港澳大灣區精神心理健康協作平台」(上)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推動大灣區精神健康,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陳仲謀最新著作《疫時代精神海嘯》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