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方向 5種策略
12月5至7日,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舉辦了一個醫療政策課程,主題是「醫療體制蛻變:推動私營參與,建立以基層醫療主導的綜合保健系統」。
課程由楊永強教授精心策劃,邀請亞太地區各國的醫療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參與,盡是一時翹楚。課程反映了亞太地區各國在疫情後醫療體制發展的重點方向,突出私營醫療參與的作用。
全球各國在疫情後更加意識到基層醫療的重要。以基層醫療為主導的綜合保健系統(Integrated Care System),成為醫療體制改革共識方向。轉向要由着重疾病治療,轉為疾病預防,以面對老齡化、慢性病、突發傳染病之挑戰。
綜合保健則有幾重意義:第一、由防到治,要綜合基層醫療的門診及第二第三層醫療的醫院服務;第二、由治到癒,涵蓋公私營醫療及社福不同的服務界別,要有橫向結合,給患者全面無縫的服務;第三、在時間的縱軸上,綜合縱向橫向的服務,給每個人終身健康保障。
各自為政
之所以突出私營醫療的參與,乃因為許多國家的基層醫療主要由私家醫生來提供,很難整合組織,使服務變得碎片化,不能成為系統。大多數私家醫院也以盈利為主導,各自為政,在按服務收費的市場機制驅動下,使成本上漲,對醫療體制的整體成效,產生負面作用。因此,政府必須主導政策,推行實證有效的策略,引導私營醫療朝同一方向發展。
世界衞生組織推薦的政策策略有5種,包括融資政策以攤分風險、策略採購以促進健康人口、合約制定以確立成效目標、立法規管以平衡社會利益及訊息管控以增加透明度。政府利用這五種政策策略,推動綜合保健,有整個醫療體制的宏觀層面,有醫療機構服務提供者的層面,也有臨床層面。其中在機構及服務提供者的層面,機構之間形成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促成服務有機的結合,對整體政策方向發展可以扮演積極的角色。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
[信健康] 公私營醫療機制銳變,醫策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