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照顧我

天峯醫生 | 2023-12-20

嬰兒每天要不停餵奶、換片,半夜也不例外,有時還會哭個不停……照顧子女,煨乾就濕,箇中辛酸,可能待自己為人父母時,才能知覺養育之恩。然而,照顧長期病患、傷殘、體弱、失智或有學習障礙的成人或兒童,就更像進入了一個見不到出口的隧道一樣,愈走入去愈見不到光明。

「每日都是我餵他吃飯,誰知那天當我如常餵他的時候,他突然推開我的手。當我再嘗試餵他時,他便發脾氣走開。我追着他,他就大哭大鬧,怕嘈吵聲騷擾到鄰居,也實在拿他沒辦法,唯有第二餐再試。」有位朋友曾經與筆者分享。

「幸而第二餐,他雖然只吃了一點,總算吃過了,也不再逼他。只是到了第二天又故態復萌。如是者,每次餵飯時,心裏總有種莫名壓力,就像看六合彩結果一樣,好彩時會多吃一兩口,否則他可能發脾氣、大叫。若由得他不吃,又怕營養不足,抵抗力差容易生病,他病了我便更辛苦!」

朋友口中的「他」,其實是爸爸,早年確診認知障礙,疫情後情況急轉直下,不認得家人,行動愈見不便,甚至連基本自我照顧能力也所剩無幾,朋友因而辭職,專心在家照顧。


「起初他還認得我,只是每天叫我早些結婚,我其實結了婚很多年啦,只好重複又重複地告訴他。」


「心想辭了工便可天天陪住他,希望他至少可以記得我,陪他出街,免他迷路不懂如何回家。只是,幾年疫情下來,他的朋友變得愈來愈少,也不能經常出街,大部分時間呆在家中,記性差得很快,行動愈不方便,也愈不懂得照顧自己。」

脾氣古怪
「現在疫情過去,反而因為要照顧他,連我自己也很難出街。日間家人上班上學,我不敢留他單獨在家,怕發生意外,而我一個人又很難帶他外出,只能待周末或假期同家人一起與他出去,所以連我自己也常常呆在家中。見他的脾氣愈來愈古怪,也愈來愈難預測,經常嘮嘮叨叨,突然之間大聲叫,有時又很溫婉,連帶我的心情也跟他一起像過山車般起起伏伏。」

「早前也試過為了洗澡而非常困擾,有時明明已經洗過澡,他會無端嚷着要洗澡;有時叫他洗澡,他又發脾氣不願洗。原來他根本就忘記了究竟自己有沒有洗過澡,於是有朋友教我弄一張生活紙,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寫下來給他看,教他每完成一件事情,就在格上打個標記,讓他看見就知道已經做完了。」

「剛剛解決了一個問題,很快又來另一個,食飯發脾氣真的令我壓力很大。是我煮得太難吃嗎?抑或我照顧得不夠好?或是他把我當成傭人般欺負?有時他半夜大聲嚷着肚餓,半夜三更,最怕嘈醒家人,更怕驚動隔籬鄰舍,於是便急急煮些東西給他吃,誰知他吃了兩口後又不吃了,這已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我也試過按捺不住罵他,之後我又內疚不堪,明白他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什麼。」

「不知是否在家與他相對得太多,有時連我都忘記了自己是誰。朋友找我出街我也不敢出,慢慢地朋友不多找我了。家人最初會跟我和他一起出街,只是,帶着他可以去的地方始終有限制。加上他最近脾氣忽冷忽熱,在街上發脾氣的話有些尷尬。我自己四五年未試過到戲院看電影,出國旅行更是天方夜譚。」

「之前新冠疫情,我最擔心自己受感染,萬一被隔離,又或是病了不舒服,有誰可以照顧他呢?其實我本身也有血壓高和糖尿,每次去覆診都要家人請假在家照顧爸爸,自己去診所自然心急如焚,快去快回。有時也會想,萬一自己有什麼不測,又或是比他先行一步,真不知道誰人照顧他。莫說去院舍或請傭人,就算是家人照顧我也是萬二個不放心。」

根據國際照顧者聯盟(IACO)的定義,「照顧者」泛指為家人提供無酬照顧和情感支援的人,「受照顧者」則包括由於不同的長期病患、傷殘、體弱、失智或有學習障礙的成人或兒童。

隨着社會老齡化,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而社會甚至連照顧者本身往往很容易忽略了照顧者的困難和需要。
照顧者的困擾包括:

第一、需要扶抱或重複工序而出現身體勞損及退化

第二、一周7天24小時的照顧,缺乏喘息空間以致休息不足、壓力大,容易造成精神和情緒困擾;

第三、被照顧者往往不懂表達,出問題時照顧者容易自責;

第四、由於家人、朋友、鄰居及社區人士的不理解,令照顧者失去社交圈子並感到孤單;

第五、持續的經濟壓力;

第六、照顧者對自己身體狀況變化,甚至去世後誰能照顧殘疾家人而產生對未來的不安及焦慮。

筆者早前就出席了一個名為「口」的活動,是為回應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加強支援照顧者的措施和活動之一。照顧者是長者和殘疾人士在社區生活的重要支撐,醫、社需要透過加強協作,給予照顧者們肯定和更大支持。

朋友爸爸在覆診時發現,原來他牙周發炎,可能吃飯時感到痛楚而抗拒。朋友知道後雖然也有些內疚,覺得自己未夠體貼,但算是放下心頭大石。

撰文 : 天峯醫生

[信健康] 淺談照顧者的問題,支援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