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埋置式除顫器
心臟埋置式除顫器(ICD),用於防止高危病人因心律毛病引致猝死,是一項非常有效的治療。高危病人包括嚴重心臟衰竭、曾經出現心室跳動過速(VT)或心室顫動(VF)。最傳統方法是將一條導線經血管進入心室,稱為TV-ICD。但這些電極會帶來一些併發症。
隨着科技進步,一種完全皮下安置的ICD在10年前出現,稱為S-ICD,其主要好處是整部儀器都放在皮下,完全沒零件進入心臟,就算電極有問題,也不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特別嚴重感染或發炎時,傳統的TV-ICD可出現心瓣感染或敗血症,而同樣問題發生在S-ICD的風險大大降低,早前的大型隨機研究已證明了這點。更重要是TV-ICD和S-ICD防止病人死亡的能力大致一樣,不過S-ICD能否取代TV-ICD呢?答案是不能。
原因很簡單,S-ICD對VF的除顫功能十分稱職,然而不要忘記,一些病人的致命心律可能是VT,除顫功能當然可糾正心律,但病人要承受電擊帶來的痛楚,還有過多除顫電擊能影響心臟功能。S-ICD還有另一問題,就是某些高危病人除了VT或VF外,他們的心律亦或許過慢而需要起搏,TV-ICD也能一樣提供起搏功能。簡單來說,那些純粹只有VF及不需要起搏治療的病人,S-ICD或者比較理想。相反地,要起搏功能的病人,TV-ICD較為可取。
大家可能會問:若S-ICD能提供起搏功能便可解決以上掣肘。下一期再跟大家討論一項嶄新的ICD,稱為血管以外安置的EV-ICD。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淺談心臟埋置式除顫器,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