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以外安置式除顫器

馮永康醫生 | 2024-02-02

上期提及經靜脈埋置式除顫器(TV-ICD)跟完全皮下安置的ICD(S-ICD)在功能上及安置方式的分別。兩者同樣地將心室顫動糾正過來。S-ICD的優點是嚴重併發症較TV-ICD少,但始終不能提供起搏和抗心動過速起搏(ATP)功能,削弱了其用途的廣泛性。

一種稱為血管以外安置式的除顫器(EV-ICD)已經應用於臨床病人身上。它的安裝方法在今年1月初在中大醫學院的Heart Rhythm Live 2024同步直播。除顫器的電極安裝在胸骨之下,跟S-ICD的電極安裝於皮下有着極大分別。將這電極安裝於胸骨之下的好處是提供起搏功能。此除顫器另一好處是心室除顫門檻比S-ICD為低,進行除顫時所要能量較S-ICD經過皮膚為低。

結果是ICD本身的體積也變得較小,在直播中可觀察到,手術時間跟S-ICD大致相若,但最重要還是整體安全性及除顫效率。

早在2022年,《新英倫醫學期刊》發表了EV-ICD Pivotal study。超過300名病人進行EV-ICD安裝手術,主要檢測這些EV-ICD跟傳統ICD在功能和安全性上有沒有分別。成功除顫達98%,在安裝過程中並沒任何嚴重併發症。在6個月跟進中,7.3%病人出現併發症,但沒病人因而死亡,而利用ATP糾正心臟跳動過速的成功率是50%,跟傳統TV-ICD相若。在2023年的《歐洲心臟期刊》發表了更長時間的研究。

在平均一年半的跟進中,ATP好處更加明顯。EV-ICD的ATP功能減少50%的除顫治療,所以在2023年10月,美國FDA正式批准EV-ICD為正式臨床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