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與新冠夾擊? 提防常見呼吸道感染疾病

傅邦彥醫生 | 2024-02-02

過去一個月,相信大家身邊總會有親友曾經染上傷風感冒,甚至自己也「中招」。每逢冬季,流感病毒都會特別活躍,近數年新冠病毒的出現,讓大眾更注意個人衞生和戴口罩,變相少了流感個案。然而,今個冬季大家回復正常社交,加上長假期聚會頻繁,令呼吸道疾病更容易傳播。

農曆新年將至,又是外遊和聚會的高峰期。  大家應做好預防感染措施,及早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以健康體魄迎接龍年!

除了流感和新冠,近月亦多了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所引起的感染個案,常見的包括腺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人類偏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及腸病毒等。

這些病原體都會引起類似的呼吸道感染病徵,惟部分免疫力較低患者,尤其兒童和長者等,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因此絕不能掉以輕心。

近月呼吸道病原體感染個案增加,兒童及長者較容易「中招」,盡早接種疫苗有助預防新冠和流感。(養和醫院提供)

自上月初開始,新冠病毒和流感的活躍程度持續上升。據衞生防護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普通科門診及私家醫生診所呈報的每周流感求診比率(每千個診症),由去年12月底分別為7.4和35.3,上升至1月中的9和61.7。化驗所收集的呼吸道樣本中,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於1月首星期已升至超過基線水平,病毒主要為甲型(H3)流感,佔約七成七,同時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的數字亦有明顯上升。

免疫力低小心併發症
一般人感染流感或新冠後,都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頭痛等症狀,由於屬病毒感染,基本上需要靠患者自身免疫力慢慢痊癒,醫生會處方止痛消炎等藥物幫助紓緩症狀。雖然大部分患者的病徵都能於一星期內逐漸消退,但部分免疫力較弱人士,特別兒童及長者,有機會引發肺炎等併發症,嚴重可致死亡。

今年首兩星期便有近80宗經化驗確診流感並需入住深切治療部或死亡的成人個案,以及逾50宗感染新冠的嚴重及死亡個案,比較去年12月底的數字有明顯升幅。上月初更有一名只得13個月大的女嬰在感染甲型流感後,出現腦炎併發症,需要到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診治。

除了流感和新冠,近月多種呼吸道病原體包括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體等同時在社區傳播,導致兒童感染個案增加。其中腺病毒除引起呼吸道感染病徵,也會影響腸道引致腹痛及腹瀉,患者更會出現持續高燒、紅眼症及紅疹等。現時沒用於治療腺病毒的特效藥,幸而大部分均屬輕微個案,不過若有嚴重症狀,如持續發燒並伴隨着氣促、反覆嘔吐、神志不清,便應立即求醫。

RSV則會引起氣管炎和中耳炎,是引致一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通常於一至兩星期內自行痊癒,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或肺病患者,可考慮使用抗病毒劑。

至於近月大家較多討論的肺炎支原體感染,它並非病毒所致,而是由細菌感染的傳染病,一般症狀輕微,咳嗽或會持續較長時間,只是細菌感染可以入侵肺部引起肺炎、氣促,長者或免疫力弱人士可導致腦炎、腎功能受損、溶血性貧血等嚴重併發症,當中5%至10%患者會出現非典型肺炎,現時並沒疫苗能預防肺炎支原體感染,嚴重感染患者可服用特定抗生素以治療。

好好注意個人衞生
本港於上月中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同時面對多種呼吸道疾病「夾擊」,由於這些病原體沒交叉保護免疫,理論上能同時感染。當人體同時間感染流感和新冠病毒或其他病原體,更容易令呼吸道免疫屏障受損,增加引致重症、急性併發症和死亡的風險,幼童、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更是高危一族。

現時有快速測試可以檢測新冠或流感,找出病因有助盡早使用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減低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和嚴重性。
不過,非所有病原體都有快速測試,醫生會按病人實際需要建議其他核酸檢測或種菌方式,以便對症下藥。雖然新冠和流感「有藥可醫」,然而,大部分呼吸道感染都靠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對抗病原體而痊癒。因此,市民特別是高危群組應盡早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為身體建立最佳屏障。

其實上述呼吸道病原體一直於社區中存在,只是自新冠疫情後,市民對預防疾病的意識有所增加,讓大家比以往更留意這些疾病。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該些病原體主要皆經飛沫傳播,當大家都注意個人衞生、在人多地方會警惕戴上口罩,便能夠有效地預防感染和社區傳播。

農曆新年將至,又是外遊和聚會的高峰期。大家應做好預防感染措施,及早接種流感和新冠疫苗,以健康體魄迎接龍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