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婚姻和精神健康

陳仲謀醫生 | 2024-03-19

最近香港某電視台播映一齣有關婚姻戀愛的劇集,引起觀眾的談論,有彈有讚;剛好在不久之前有一套紀錄特輯,探討現代婚姻問題。筆者想和大家探討有關戀愛婚姻和精神健康的關係。

在紀錄片中,製作人把幾對夫妻真人真事的經歷,呈現觀眾眼前。他們在生活、經濟、健康上有困難,出現很大的不協調,瀕臨離異邊緣,但經過雙方的努力包容和諒解,仍然可以保持家庭的完整,這當然是正面訊息。

三角關係
反觀那套電視劇的內容:描述出軌丈夫的「三角關係」,中間千絲萬縷,牽涉數個家庭錯綜複雜的糾紛,而其核心矛盾在於男女雙方獨生愛女的福祉;對立面擴展到不能修補,結果走上了離婚的道路,這自然算是負面終局。

在感情漩渦打滾的角色因愛成恨,都企圖置對方於「死地」,造成自己不可磨滅的心理創傷,形成不同程度的精神損害;而最為無辜的是想維繫家庭免於拆散的小女兒,當希望落空時,所受的打擊很大,使她的身心成長崎嶇不平,有可能造成日後出現不平衡的心理發展,貽害深遠。

上一代的遭遇如何影響下一代,無法得知,但一定會潛移默化,成為塑造兒童心智的一大誘因。

劇集裏,男女主角都是生於單親家庭,早年生活艱苦,對婚姻概念和對人的信任,可能出現疏離(異化)感,這是衍生於童年的陰影。本片的旁枝末節亦有包含本港年輕人對感情、戀愛和婚姻之理想,對比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雖然算不上背道而馳,某程度也是「風馬牛不相及」了。

定海神針
近幾年,本港社會遭逢逆境,普羅市民生活困難,完整的家庭就是他們的「避風港」和「安樂窩」,是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

香港不單流行遲婚,離婚率竟然在世界中名列前茅。
 

一般讀者可能不知道,仍然受若干儒家觀念影響的香港,其離婚率竟然在世界中名列前茅:2020年的離異數字高達58%。

這個驚人數字大概受到結婚數字的「拖累」,因為當年結婚率暴跌37%。或者有人歸咎疫情猖獗,破壞家庭生活,撕裂夫婦感情。但有研究指出「新郎及新娘同是香港人」的夫婦,疫情對結婚率的影響不大,反而減少了離婚率;問題其實出於「中港婚姻」的大幅破裂,是離婚飆升主要原因。

以精神健康心理學作為論點,在華盛頓大學制定的「生命事故量表」中,結婚在單一事件中得分是50(最高100分)、離婚是75分,而摯愛伴侶離世是100分。這些事情不論「紅事」或「白事」,都會對人構成心理壓力。

據該大學的研究,如果有人在兩年之內,累積超過300分,他們患上抑鬱症的機會約為70%至80%。

夫婦離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社會上「不合則離」思想十分普遍。

事實上,年輕新婚夫婦在兩年內離婚的數字偏高,因為「不合則離」的思想十分普遍,短短時間得300分的,大有人在。上述雖然是幾十年前的學術研究,惟歷久不衰,證明仍然具有相當參考價值。

人與人相處和諧與否,要視乎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當時的社會大環境、經濟安危和或晴或晦的前景;地利是以居住環境為最重要的因素,恩愛夫妻亦時有爭執,香港平均的居室過於狹窄,難以給人有獨處喘息和冷靜之地;人和是表示雙方有沒有類近的價值觀和文化素養(不少中港婚姻的失敗,除了年齡差距較大外,文化背景不同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變態心理
夫婦離異,家庭破碎,雙方多數不會「再見仍是朋友」,甚至會爭奪財產或子女的撫養權,訴訟曠日持久,各自視對方為死敵,誓言「我得不到,你也不會擁有」。香港時不時發生父母脅制兒女共赴黃泉,就是「變態心理」的冰山一角。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樂此不疲,甚至有肌膚之親,也毫不介意,然而,成家立室之事則置諸腦後,以免自投羅網;就算情投意合,也只會選擇同居,而絕少準備生育兒女;街上嬰兒車的座上客很多都是寵物,便可見一斑。這種現象並非香港獨有,是很多已發展地區的通病,形成社會長遠發展的隱憂。

家庭「碎片化」已經蔚然成風;男女同居,互稱「伴侶」(partner),而非夫婦。通行世界,上至國家元首,下及販夫走卒,「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盟誓,在現代似乎行不通,因為部分人都難以作出終身的承諾(commitment),不能肯定無論如何,都會「生死誓相隨」。有研究指出有圓滿婚姻者,精神健康最好;單身男女次之;離婚者最差!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完滿婚姻精神最健康,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