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做不可的身體檢查?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傅錦峯醫生 | 2024-04-15

身體檢查是確診和評估疾病程度的重要步驟。然而,有時候一個微小細節,可能導致檢查結果截然不同,讓患者有延遲確診之虞。

作為經過專業訓練和經驗豐富的醫生,必須確保檢查準確而全面,避免誤診或有所遺漏。

李女士(化名)今年50歲,一向健康良好,去年開始出現排血尿。起初她以為尿道炎,但服用藥物後,症狀仍然持續,她找了一位醫生做檢查。引起血尿的原因眾多,包括泌尿道感染、尿路結石、前列腺肥大(男士)和腫瘤等,所以必須揪出成因,才可安心。李女士首先進行膀胱鏡檢查,結果顯示有輕微發炎,卻沒發現任何腫瘤。接下來,李女士應該接受電腦掃描顯影檢查(CT urogram with contrast);不過,由於她以往對顯影劑敏感(Intravenous CT contrast allergy),出現皮膚敏感紅腫(風癩),因此醫生決定僅進行超聲波檢驗,不用注射顯影劑,而影像顯示兩個腎臟並未有異常情況。可是,4個月後,李女士的血尿問題仍然存在,於是她再度向另一名醫生求醫。

文中李女士做了多次檢查後,才找出血尿成因。

第三次檢驗找出腫瘤
另一位醫生建議進行平面磁力共振檢查,並按李女士要求不使用顯影劑,仍舊顯示一切正常,兩個腎臟沒腫瘤。出於安全考慮,她再次接受膀胱鏡檢查,同樣沒發現異常。在持續了半年的血尿問題之後,最終李女士經家庭醫生轉介,尋求筆者幫助。血尿症狀已維持一年,情況並不尋常,我決定替她進行電腦掃描(CT urogram),在李女士同意下,使用不同顯影劑並留院注射防敏感藥,以預防敏感反應,過程順利完成。這次發覺,她的右腎臟有一個3厘米的惡性腫瘤。之後,我再使用輸尿管鏡及活檢進一步檢查,並進行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和輸尿管的部分組織。經化驗結果確定,這是早期的移行上皮細胞癌(TCC),並且沒轉移,因此術後毋須進行化療或放療。

李女士的個案提醒我們正確合適檢驗的重要性,雖然超聲波檢查安全而且輻射較低,但未必適用於她的情況,尤其對於細小的腫瘤,超聲波無法提供足夠準確性。須知道血尿有可能是危疾的症狀,如果李女士不進行顯影劑檢查,隨時錯過第三次確診機會,腫瘤便會愈長愈大,可能確診時病情已經難以受控。面對有血尿的患者,泌尿外科醫生需要進行多項檢測以找出原因,其中以膀胱鏡和顯影電腦掃描是診斷性檢查,最為標準,很難被取代。因此,有人覺得有些醫生會「固執」和「硬頸」,其實不同檢查方法有「盲點」,病人宜多了解為什麼醫生堅持進行一些特定檢驗,便可以及早釐清病情和處理癌症。

特定檢測才有高準確性
由於各種原因,部分病人不願意接受檢查,例如在疫情期間避免前往醫院或診所,或會錯過早期確診的機會。對某些疾病而言,醫學檢驗沒太多彈性選擇,因為確實需要特定的檢查才能達到最高準確性。因此,不要怪責醫生有時態度強硬,我們的建議是有理據的。

接受檢查不僅可以給病人帶來心理上的安慰,最重要是找出症狀的根本原因。當然,病人於接受檢驗前,也能尋求其他醫生的意見(Second opinion),但這並不意味着可避免必要檢查。

另一常見情況是,患者自行解讀身體症狀,忽略背後原因,可能與嚴重疾病有關。張先生(化名)年約五十,從事勞動工作,早前出現腰痛,他以為工作時扭傷,於是並未及時求醫。腰痛始終持續,其後更出現血尿,張先生才去找醫生求助。政府醫生替其進行超聲波檢查,發現一個10厘米大的腎臟腫瘤,筆者再為其作正電子掃描(PET Scan),確診為腎細胞癌(RCC)。幸好及早發現腫瘤,仍未擴散,可透過手術切除。

腰痛並不總是因肌肉扭傷而起,腫瘤也可引起疼痛。因此,如有長期不明腰痛,要考慮作進一步檢驗。

腰痛並不總是因肌肉扭傷而起。腫瘤生長後,可能會壓迫肌肉或入侵周圍組織,引起疼痛。因此,如有長期不明腰痛,甚至已經出現血尿,市民要考慮進行進一步檢驗。如果常規檢查無法找到原因,應考慮使用其他方法。影像檢查如正電子掃描,可同時提供多個內臟影像,有機會找出潛藏腫瘤,有助作出早期診斷。當然,作為醫生,應該保持高度警覺性,便可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機會和預後。


撰文:傅錦峯醫生_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

[信健康] 確保檢查準確而全面,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