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前因

青斯 | 2024-06-24

最近,忙於安排下半年碩士和領導課程的同學到上海和杭州的學習團,參觀當地醫院,了解內地醫療制度發展,以及在創新和科技上的管理。這把我帶回上世紀末和內地麻醉科同寅開始接觸的情景。雙方來往早透過參加國際會議時的互相認識開始;他們外訪後又多取道香港回國,順道拜會本港同寅,所以間中也會見面。然而,機構互訪卻要等到1998年才發生。那年我們一行5人先飛北京拜訪中華麻醉學會北京分會,他們設宴款待,我用蹩腳的普通話在互換紀念品前勉強表達了要講的話。其後參觀北京協和醫院及301等醫院,再飛上海和上海分會負責人見面,參觀仁濟醫院、第六人民醫院(全球首宗斷肢再植的醫院)及長征醫院,其中樓高四十多層,手術室建在20層,天台還有直升機坪的長征醫院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當年與上海同道在長征醫院交談時,得悉上海的病人接受手術時多會要求全身麻醉,以此為時髦,這又與英美澳等地都推介半身麻醉的好處,和香港在進行剖腹產及長者骨科手術時也推行半身麻醉有別。細問才知悉因果關係。

內地當時情況,手術一般採用半身或區域麻醉完成,因為用藥比全身麻醉簡單,只要把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到脊椎的神經線附近即可,不便之處是若手術時間長,可引致病人不耐煩及不舒適,要用輔助藥物。全身麻醉要注射和兼顧的藥物較多,而且要處理氣道,有機會要施行氣管插管,增加術後不適。不過,對於病人手術期間的舒適度而言,接受全身麻醉的人沒知覺,只是甦醒後喉嚨會痛,所以認為舒適度較高。在術後舒適度和病床足夠等大原則下,亦容易明白當時中國仍沒日間手術的市場,所以表面上的不同發展其實都有前因!

時代巨輪
前因也能解釋科技發展方向。香港醫療資訊科技早開展,很早已處領導地位,公營醫院能用同一套資訊系統以利分享;寬頻網絡和家用電腦亦極普及,對於手機應用程式沒內地接納得快。內地因寬頻及家用電腦未完全普及,智能手機配合無線網絡轉瞬成為大家手上的電腦,所以內地市民包括長者,對手機程式的使用能力比香港高,能用手機預約公院醫生。這當然還要靠外判商努力開發應用程式,形成一股創造力。世事總是互動的,互相學習正常不過。創造力都有感染性,近年醫管局開發的HA Go程式也是創造力的發揮,只要不故步自封定可追上時代巨輪!

非洲納米比亞死亡湖沼的枯樹群,世界各地都有枯樹林,但成因各異!(作者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