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及早治療扭轉年輕人一生
在COVID-19橫掃全球之後,世界各地對青少年的精神問題,必須加倍留意,香港和內地都以此為施政的當務之急。在世紀疫情消退時,全球人類精神健康有每況愈下趨勢,尤其年輕人所受的影響更大,自殺事件上升便是血的鐵證,香港不幸屬其中的表表者。
本文章集中闡釋對年輕人正常成長構成威脅的ADHD(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只要能夠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扭轉年輕人的一生……
本專欄在過去曾經發表對這個問題的意見和解決方法(例如〈青年強,則國家強〉),因為內容複雜,現在再簡略重點覆述:遺傳因素、成長經歷、家庭環境、學業事業和感情跌宕。但是,有別於上述問題,有些因素較為簡單,如果不及早處理或處置不當,負面效果可能更為嚴重。
成長絆腳石
本文集中闡釋對年輕人正常成長構成威脅的絆腳石:一是ADHD(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二是「初發性的思覺失調」。為什麼要突顯這兩種精神病對兒童發展的障礙?因為它們都是孩提時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系統出了亂子,而最要緊的是,這方面有藥可治;在兩者之間,ADHD較後者對藥物有較佳的治療反應。簡單說,如果家長能及早發現子女有ADHD,並能立即找醫生診治,療效十分之高,痊癒後與正常人無異;部分患有「思覺失調」的病童對藥物反應不達預期效果,不能完全修復大腦某些重要功能,身心可能長期受損。
其實,ADHD相當普遍,成年病人亦不少。根據資料,全球青少年約5%至7%有這種病症。患者在不同程度上於學業成績、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上,遇到大小困難及挫折,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大眾絕不能忽視。學術研究指出,ADHD兒童若不能獲得適當治療(不知道患病、遲了就醫或醫治不當),會有相當負面後果:學業成績不濟,當事人無心向學,而過早輟學;由於學業和人際關係得不到認同,容易受不法分子引誘,墮入濫藥成癮陷阱,為了得到短暫紓緩,不計後果,結果積重難返,不能自拔;在走投無路下,多數會同流合污,或男盜女娼,去滿足毒癮,有些更鋃鐺入獄,自毀一生。有些父母不明白管教方法,不知道子女頑劣全因有病,以為可用「嚴刑峻法」矯正,很多時會演變成為「虐兒」,因為無論任何形式的體罰,都會使親子關係雪上加霜。
可大幅減少
另外,有研究報告指出患有ADHD的兒童,如果得不到及時適當治療,早死、意外受傷和自殺的機率比正常情況高。若然整個社會,特別是家庭和學校的主事人細加留意,及時篩查找出ADHD的兒童,這些不幸事件一定會大幅減少,因為這種病是有針對性的有效藥物作為治療工具。在接受治療過程中,患病青少年在各方面表現和其他人相差無幾。在經濟效益上,ADHD對藥物正面反應,比「初發性的思覺失調」優勝,相較之下可謂事半功倍,所以持份者輕輕放過治療ADHD的「黃金時機」,十分可惜。
就香港的實際情況而言,市民對ADHD的認識逐漸普及,標籤效應亦開始淡化,所以在中小學校中被檢定為ADHD的學生數目,有逐年上升趨勢,而當局亦有增加在這方面的支援。當考試臨近,有關家長可能將「聰明豆」常掛在口邊,實在這是治療ADHD的藥丸。這些藥物是專為病人而設,決不能濫用。本地醫療系統對ADHD的照顧水平,在世界標準中只列在中游位置,比起某些先進國家,例如澳洲、加拿大和美國等,都稍為落後。具體而言,本港在輕微ADHD的診斷和醫治,不夠緊密細心,令部分患者在生活中遇到不少困難,對社會整體發展造成無形障礙。
習主席在2022年的講話中強調「青年強,則國家強」。這是普世價值。如果青年一代身心不夠健全,又怎能承傳前輩的努力,振興國家?培養好下一代是至關重要,而減低ADHD的影響,又是我們能力範圍以內的事,如果仍然失諸交臂,不得不令人扼腕痛惜!
一些有關家長常常埋怨兒女們「唔生性」,只在家中躲懶,無心機讀書,不聽勸勉,精神恍惚,情緒失控,經常和別人因小事衝突。他們看到子弟的表面行為,而不能洞悉箇中原因。另一方面,老師眼見這些學生在課堂中沒精打采,注意力渙散,有小聰明,但無心向學,經常搗亂秩序。如果家長和老師能見微知著,帶同他們尋求專業評估,找出問題所在,對症下藥,這對各方面都是百利而無一害。最後,希望當局和社會賢達大力宣傳有關訊息,強化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撰文 : 陳仲謀醫生_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召集人、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
[信健康] 及早治療過度活躍症,精神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