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造口不便 治療手術後重建膀胱
60多歲的陳先生(化名)診斷出患有肌肉浸潤性膀胱癌,需進行膀胱切除手術。陳先生對手術非常抗拒,因為他瀏覽網上資料得知,切除膀胱通常需要在腹部進行造口,擔心這會影響他的游泳嗜好,亦不欲影響外觀。
筆者向他解釋,除了製造造口,還可選擇膀胱重建手術,這樣他就不必承受造口的不便。經過溝通,陳先生最終欣然接受這個方案。術後陳先生的癌症得到根治,亦能繼續他的嗜好。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中常見的癌症,分為非肌肉浸潤性(非入侵性)和肌肉浸潤性(入侵性)兩種。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代表癌細胞尚未侵入肌肉層,屬早期癌症,可以通過經尿道膀胱癌切除術(TURBT)治療。這種微創手術毋須在身體表面留下傷口,患者僅需接受半身麻醉,也有治癒的可能。然而,這種微創手術並不能根治肌肉浸潤性膀胱癌患者。因為TURBT的原理是從膀胱內部刮除癌細胞,但肌肉浸潤性膀胱癌的癌細胞已深入膀胱肌肉層,強行刮除可能導致膀胱穿孔,引發併發症,甚至使癌細胞擴散。因此,這類患者需要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adical cystectomy)。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就算僅患有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如同時確診原位癌或接受TURBT後復發的患者,也可能需要考慮進行根治性切除術。
機械臂靈活縫合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及尿路重建是一個超大型手術,一般需時6至8小時。手術不僅要切除膀胱,還包括切除周邊組織如盆腔淋巴結,以增加根治成功率。男性患者還需切除前列腺及精囊;女性患者則需切除子宮、輸卵管及部分陰道。傳統上,這種手術是開放式的,切口長達12至15厘米。但近年來,微創手術和機械臂技術應用愈來愈廣泛,只需在腹部開幾個約1厘米小孔即可進行手術。微創手術優點在於創傷較小,病人復原速度較快;而機械臂在盆腔這狹窄空間中操作靈活,尤其在進行膀胱重建手術時,需在腸道進行縫合,機械臂能提供更大操作自由度和更高縫合精確性。
完成膀胱切除手術後,下一步便是重建尿路。常見方法是迴腸造口術(Ileal conduit),需取出一段15至20厘米的迴腸作為新的導尿管,要將這段腸子的兩端分別連接到輸尿管和肚皮上,並於皮膚外創建一個永久性造口;腎臟產生尿液後,便可通過這個造口流出,患者需要在造口上長期貼上尿袋,以盛載持續排出的尿液。儘管使用的小腸不多,但此手術可能影響患者的外觀和自我形象,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患者一樣。儘管如此,迴腸造口術因護理方法簡單而仍然被廣泛採用。
小腸製成新膀胱
另一種方法是新膀胱原位重建術(Orthotopic neobladder),亦稱為人造膀胱。此手術需取出50至60厘米小腸,將其打開後再縫合成球形,以模擬膀胱的形狀,因為球形能存儲最多的尿液。新膀胱將放置於原來膀胱位置,並重新連接輸尿管和尿道。手術後,患者可以如術前一樣經尿道排尿,但也會面臨一些挑戰。最初新膀胱容量不如正常膀胱大,因此患者需要每兩小時小便一次,甚至夜間也需要設置鬧鐘來提醒自己起床排尿。隨着時間過去,患者逐漸訓練膀胱後,可延長排尿間隔,目標是使新膀胱容量到達400至500毫升,恢復原先膀胱的儲尿功能。其次,由於新膀胱由腸道製成,而腸道本身會分泌幫助消化的分泌物並吸收食物。因此,患者需要學會使用導管沖洗膀胱,以清除可能阻塞膀胱的黏液。此外,為了避免新膀胱長期吸收尿液導致電解質和酸鹼度失衡,患者也要定期接受檢查或長期服用藥物。
很多時患者也問兩種重建尿路的方法哪個較好?其實兩種方法各有各優劣之處,沒有高低之分,重點是了解不同患者的情況,選擇符合患者需要和期望的方法。根據我以往的經驗,鮮有患者對他們尿路重建方式表示後悔。也有研究表明,無論接受造口術還是新膀胱重建的患者,他們的滿意度大致相同,都能夠接受並逐漸適應新生活方式。
病向淺中醫,處理膀胱癌最好方法便是預防。首要做的是戒煙,因香煙的有害化學物質,在吸入後會在腎臟排出,而膀胱作為儲尿器官,便會長期接觸這些有毒物質,增加患癌風險。其次,一旦出現症狀,應立即就醫。膀胱癌最常見症狀是無痛血尿,不管血尿是深是淺,也可能是患癌跡象,需及早找醫生檢查方為上策。
撰文:黃家榮醫生_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重建膀胱手術,泌尿外科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