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預防病毒疣
近日,和幾位已為人母的朋友傾談,她們一致認同,產後出現3個常見皮膚問題:皮膚下垂、長出色斑和生疣。
疣,是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致,現今已發現超過150種HPV病毒。不同類型HPV誘發不同種類的疣。患者皮膚出現啡黃色或肉色突起的顆粒或硬塊。不同種類的疣,由幾毫米至一厘米不等,甚至更大。常見的疣包括:扁平疣、尋常疣、足底疣和生殖器官疣。疣可出現在身體任何位置,常見位置包括面部、頸部、手或腳。由於疣具有傳染性,數量可隨時增加,最初可能只有幾粒,後來演變成數十至數百粒不等。如果皮膚有傷口,HPV病毒有機會從傷口部位入侵身體。一旦疣長在身上,除了影響儀容外;部分疣更會導致痕癢、疼痛。例如長在腳掌上,走路時或會感到痛楚。
治療病毒疣方法,包括利用水楊酸、A酸或免疫系統調節劑等外塗藥物。這些方法需時較長,效果不一,不適合敏感皮膚或大範圍皮膚長疣。冷凍治療常用於處理長於手掌或腳掌的疣。治療次數較多,而且痛感較強。
最後可使用電灼或二氧化碳激光。電灼較難控制熱量輸出,容易產生疤痕。至於二氧化碳激光,操作前需要使用麻醉藥膏,但能量控制比較準確,而且能夠大範圍地快速去除病毒組織。
至於哪一個方法最好?建議因應個人情況,諮詢醫生意見。
預防病毒疣方法,包括注意個人衞生,在接觸公共場所的物品後,必須徹底清潔雙手。例如在健身室使用器械前後,要勤洗手。不要與人共用私人物品,包括毛巾、化妝掃或頸鏈。建議床單被鋪一星期洗一次。而在公眾場合,包括游泳池或健身室,最好穿着拖鞋。預防永遠勝於治療。
作者為普通科醫生
[信健康] 預防治療病毒性疣,皮膚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