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前兆丨8大症狀​不可忽視 及早發現甲狀腺癌存活率可達九成

2025-03-04

甲狀腺癌​於香港最常見癌症中排名第九,而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高於男性3倍。雖然甲狀腺癌生長速度慢且致命率低,但甲狀腺癌前兆不明顯,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因此不容忽視。若及早發現甲狀腺癌並妥善治療,十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帶你了解甲狀腺癌前兆、成因、診斷方法、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助你及早發現與預防!

甲狀腺癌是什麼?甲狀腺癌類型甲狀腺癌前兆甲狀腺癌原因與高風險因素
甲狀腺癌診斷甲狀腺癌分期甲狀腺癌治療方式預防甲狀腺癌復發方式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甲狀腺癌常見問題(FAQ)

閱讀更多:
甲狀腺癌是「無聲殺手」?
頸前腫物提防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是什麼?

甲狀腺癌是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但相較於其他類型的癌症,其致命率較低。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2022年共有1,049宗新增甲狀腺癌病例,其中男性229例,女性820例,女性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高於男性3倍。甲狀腺癌主要影響中老年群體,但甲狀腺乳突癌也可發生在年輕人身上,而兒童則較為罕見。

甲狀腺癌類型

甲狀腺癌一共分為四大類。在香港,約90%的甲狀腺癌屬於甲狀腺乳突癌或甲狀腺濾泡狀癌,這兩種類型的預後通常較佳(即根據病人當前狀況,估計經過治療後的結果會更好)。

- 甲狀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
   - 發病率:78.2%
   - 十年存活率:93%
- 甲狀腺濾泡狀癌(Follicular Thyroid Cancer,FTC)
   - 發病率:15.9%
   - 十年存活率:83%
- 退行發育甲狀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
   - 發病率:4.3%
   - 十年存活率:9%
- 髓樣甲狀腺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MTC)
   - 發病率:1.6%
   - 十年存活率:78%

甲狀腺癌前兆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側、咽喉下方,形狀如蝴蝶,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腺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以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及腎功能等。當甲狀腺細胞異常增生,可能會形成惡性腫瘤,即甲狀腺癌。而常見的甲狀腺癌前兆包括:

- 無痛的頸部硬塊或腫脹
- 持續聲音沙啞
- 喉嚨疼痛或頸部不適
- 吞嚥困難或呼吸受阻

若癌症未得到及時治療,晚期症狀可能會加劇,包括:

- 頸部腫塊擴大
- 持續性喉嚨痛
- 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
- 精力下降和疲倦

由於甲狀腺癌前兆並不明顯,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若發現任何甲狀腺癌前兆,應儘早就醫檢查,以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甲狀腺癌原因與高風險因素

形成甲狀腺癌原因

醫學界對甲狀腺癌的確切成因尚未完全掌握,但研究顯示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上甲狀腺癌風險:

- 輻射暴露:兒童時期接受頸部X光或放射治療,均可能提高患甲狀腺癌風險
- 家族遺傳:若家族成員曾患甲狀腺癌、甲狀腺腫瘤或遺傳性內分泌疾病,個人罹患甲狀腺癌風險較高
- 個人病史:過去曾患甲狀腺良性腫瘤或結節者,未來可能有較高機率演變為甲狀腺癌
- 碘攝取量:碘的攝取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影響甲狀腺健康,增加癌變風險
- 年齡與性別:甲狀腺癌多發於40歲以上人群,且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甲狀腺癌診斷

診斷甲狀腺癌的過程涉及多種醫學檢查,以確保準確評估病情。以下是甲狀腺癌幾種主要診斷方法:

- 臨床觸診:醫生透過手指檢查甲狀腺與淋巴結是否有異常腫塊
- 驗血檢查:測量甲狀腺荷爾蒙及相關指數,以判斷功能異常
- 細針穿刺活檢:利用細針從腫塊中取樣,以顯微鏡檢查是否為癌細胞
- 超聲波掃描:利用影像技術分析腫塊是否屬於囊腫或實質性腫瘤
- 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透過放射性碘檢測甲狀腺細胞異常情況
- 電腦斷層掃描(CT):提供更詳細的影像,評估腫瘤的擴散程度

甲狀腺癌分期

甲狀腺癌的分期有助於確定治療方案,而根據甲狀腺癌會根據癌細胞分類,分期會有不同。

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狀癌及髓樣甲狀腺癌

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狀癌及髓樣甲狀腺癌會以年齡為分界線,再細分分期。

- 45歲以下,患有甲狀腺乳突癌及甲狀腺濾泡狀癌:
  - 第1期:不論腫瘤大小,有無侵犯淋巴結,都沒有遠端轉移
  - 第2期:不論腫瘤大小,有無侵犯淋巴結,已有遠端轉移(如骨骼或肺部)
- 45歲以上,患有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狀癌及髓樣甲狀腺癌:
  - 第1期:腫瘤於2厘米以下,存在於甲狀腺中,並未擴散到淋巴結與遠端轉移
  - 第2期:腫瘤於2至4厘米,存在於甲狀腺中,並未擴散到淋巴結與遠端轉移
  - 第3期:腫瘤大於4厘米,存在於甲狀腺中;或者不論腫瘤大小,但已經擴散到甲狀腺以外,或者頸部附近的淋巴結
  - 第4A期:不論腫瘤大小,已經擴散到頸部附近的肌肉、神經或血管,或有機會已擴散到頸部附近的淋巴結或上胸
  - 第4B期:不論腫瘤大小,已經擴散到頸部上方,脊椎骨或胸部,以及附近的淋巴結
  - 第4C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分,如肺部或骨骼組織

退行發育甲狀腺癌

退行發育甲狀腺癌屬於甲狀腺癌中的一種特定類型,通常在診斷時已進入晚期。這一類癌症屬於第四期,而根據癌細胞的擴散範圍,第四期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子階段,分別為A、B和C。以下是退行發育甲狀腺癌的分期:

- 第4A期:不論腫瘤大小,存在於甲狀腺中。儘管腫瘤可能已經影響到周圍的淋巴結,但癌細胞尚未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
  - 第4B期:不論腫瘤大小,已經擴散到頸部軟組織,淋巴結也可能受到影響,但是癌細胞尚未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分
  - 第4C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的部分,如肺部或骨骼組織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是由患者年齡、健康狀況、腫瘤類型、分期和位置等因素決定。甲狀腺癌治療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幾種: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丨1.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是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目標是切除癌變組織,以降低復發風險。手術方式依癌症的種類與擴散程度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僅需進行甲狀腺局部切除術,即移除受影響的甲狀腺部分,而大多數患者則需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以確保癌細胞完全清除。手術過程中,醫生可能會同時切除鄰近受影響的淋巴結,以防止癌細胞擴散。

而採取手術以治療甲狀腺癌的副作用包括:

- 聲音沙啞與疲弱:由於手術可能影響控制聲帶的神經,患者可能會出現聲音嘶啞或疲弱的情況,通常為暫時性,但部分患者可能有長期影響
- 鈣質流失:甲狀旁腺負責調控血鈣水平,若手術中受到損傷,可能導致低血鈣症。如有需要,醫生會開出相關藥方以補充鈣質
- 疲倦:手術後的數週內,患者可能會感到極度疲倦,特別是在尚未開始甲狀腺荷爾蒙替代療法的情況下。
- 疤痕:手術後,鎖骨上方可能會留下疤痕,初期呈紅黑色,隨著時間推移會逐漸淡化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丨2. 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

放射性碘治療主要用於手術後,以消滅可能殘留的癌細胞,或治療已擴散至其他部位的甲狀腺癌細胞。此療法利用甲狀腺細胞對碘的吸收特性,讓癌細胞吸收含輻射的碘並受到破壞。患者可透過口服膠囊、液體飲品或靜脈注射方式接受治療。

而採取體內放射治療以治療甲狀腺癌的副作用包括:

- 輻射影響:患者體內的放射線會持續約四至五天,並經由尿液、血液、唾液及汗液排出,因此需住院隔離,避免他人受到輻射影響
- 口乾與唾液腺腫脹:放射性碘可能影響唾液腺功能,導致口乾或唾液腺腫大
- 噁心與腸胃不適: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噁心、腹瀉或胃部不適的情況
- 生育影響:接受治療的女性應避免懷孕至少六個月,男性則應避免生育至少四個月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丨3. 體外放射治療

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射線精準照射腫瘤,以破壞癌細胞,通常適用於無法透過手術切除的癌症類型,例如髓樣甲狀腺癌或退行性甲狀腺癌。此外,若手術後仍有殘留癌細胞,或癌症復發,也可能使用體外放射治療。

而採取體外放射治療以治療甲狀腺癌的副作用包括:

- 皮膚問題:接受放射治療的部位皮膚可能會出現紅腫、乾燥或疼痛,醫生會建議適當的護理方式
- 吞嚥困難:放射治療可能會影響食道,導致吞嚥困難或疼痛
- 口乾與聲音變化:放射線可能影響唾液腺與聲帶,造成口乾或聲音嘶啞
- 疲倦與食慾下降:患者可能會感到疲勞,並伴隨食慾減退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丨4. 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是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或蛋白質的藥物治療,特別適用於無法透過手術切除、對放射性碘無反應或癌細胞已擴散的患者。標靶藥物通常為口服藥,能阻斷癌細胞生長信號,抑制腫瘤擴散。

而採取標靶治療以治療甲狀腺癌的副作用包括:

- 腸胃不適: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與腹瀉
- 疲倦與虛弱:患者可能感到極度疲倦,影響日常活動
- 高血壓與心血管影響:部分標靶藥物可能導致血壓升高,需定期監測
- 皮膚與指甲問題:可能出現皮疹、手腳皮膚龜裂或指甲變形

預防甲狀腺癌復發方式

雖然甲狀腺癌生長速度較慢,死亡率偏低,不過患者完成治療後仍需多加注意,防止復發。以下是預防甲狀腺癌復發方式:

- 定期服藥:按照醫囑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與鈣片,以維持內分泌平衡
- 定期覆診:監測甲狀腺功能與癌症復發的風險,必要時進行放射性掃描或血液檢測
- 健康飲食:確保充足營養攝取,避免過量攝取碘
- 適量運動:促進身體復原,減少疲勞感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

甲狀腺癌預防方法 目前尚無特定的預防甲狀腺癌方法,但是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來降低患病風險:

- 規律檢查:定期進行甲狀腺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甲狀腺問題,有助於降低甲狀腺癌的風險
-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以維持整體健康
- 避免暴露於致癌物質:減少接觸輻射、化學品和有害氣體等環境風險因素,有助於降低甲狀腺癌的發病率
- 適量攝取碘:甲狀腺需要適量的碘來合成甲狀腺激素,但過量攝入碘也可能增加甲狀腺癌風險。

閱讀更多:
留下的疑惑──甲狀腺癌
良性?惡性? 甲狀腺結節判斷法

甲狀腺癌常見問題(FAQ)

甲狀腺癌前兆有什麼?

甲狀腺癌前兆包括無痛的頸部硬塊或腫脹、持續聲音沙啞、喉嚨疼痛或頸部不適及吞嚥困難或呼吸受阻。若癌症未得到及時治療,晚期症狀可能會加劇,包括頸部腫塊擴大、持續性喉嚨痛、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與精力下降和疲倦。由於甲狀腺癌前兆並不明顯,且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若發現任何甲狀腺癌前兆,應儘早就醫檢查,以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甲狀腺癌類型有什麼?

甲狀腺癌一共分為四大類,包括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狀癌、退行發育甲狀腺癌及髓樣甲狀腺癌。十年存活根據癌的種類各異,最高是甲狀腺乳突癌,十年存活率高達九成;最低是退行發育甲狀腺癌,十年存活率不足一成。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有什麼?

甲狀腺癌治療方式包括外科手術、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體外放射治療及標靶治療4種。甲狀腺癌治療方法是由患者年齡、健康狀況、腫瘤類型、分期和位置等因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