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分享腸胃炎飲食BRAT原則

2025-03-31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而且病毒活躍,不少人紛紛中招腸胃炎,尤其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腸胃不適個案不少,患者大多數會出現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這類病毒傳染性強,症狀明顯,除了要多休息、補充水分,「吃對食物」更是加快康復的關鍵。那腸胃炎期間到底該怎麼吃才不會加重不適,又能幫助身體修復?台灣營養師林俐妤就此向大家提供了專業建議:

腸胃炎飲食參考「BRAT原則」:易消化、低刺激

腸胃炎發作初期,建議可以先採取【BRAT飲食】,也就是以下四種容易消化、對腸胃負擔較小的食物:

B - Banana(香蕉)

R - Rice(白飯/白稀飯)

A - Applesauce(蘋果泥)

T - Toast(白吐司)



這些食物共同特色是低纖維、無油、溫和不刺激,適合腸胃炎初期或嘔吐腹瀉後恢復食慾時食用。

別忽略蛋白質!適量補充幫助修復

不過林俐妤營養師也提醒,BRAT食物幾乎都是碳水化合物,若長時間只吃這些,會導致營養失衡,反而影響康復速度。

當症狀改善、能進食時,可加入低脂易消化的蛋白質,像是:

* 蒸蛋(口感滑順、營養好吸收)
* 清蒸白肉魚
* 燉煮瘦肉
這些都是溫和又有修復力的蛋白質來源,建議用水煮、清蒸等方式調理。

腸胃炎飲食 6 大原則

1. 清淡少油:避免炸物、濃味調味

腸胃炎時腸胃黏膜受損,過多油脂或濃重調味容易加重不適,引起腹脹或腹瀉。

2. 易消化:低纖食物、煮熟為主

像白粥、蘋果泥、熟透的南瓜等都屬於低纖、易消化的食材,有助減少腸道刺激。

3. 避刺激:暫停咖啡、辛辣、生冷

辣椒、胡椒、咖啡因等成分會刺激腸胃蠕動,使症狀惡化,建議完全避免直到痊癒。

4. 補水+電解質:避免脫水、流失體力

可適量補充口服電解質液、運動飲料(稀釋後飲用),尤其腹瀉、嘔吐嚴重時更需注意。

5. 少量多餐:分段進食,避免腸胃負擔

每餐建議吃7分飽,間隔2-3小時再進食,讓腸胃有時間慢慢適應與恢復功能。

6. 適量蛋白質:幫助腸道與身體修復

蛋白質是細胞修復的重要原料,建議從蒸蛋、魚肉等低脂來源補充,恢復期特別重要。

營養師推介:「蒸蛋真的好用又好吃」

林俐妤營養師也分享自己的經驗:「一開始沒胃口,休息一天後慢慢開始吃稀飯、蒸蛋,滑順又營養,身體恢復得快很多!」

來源:林俐妤營養師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