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的標準──「3124」
鄭泱博士筆者常在不同的場合聽到別人對他人評頭論足:「呀!那個誰誰誰都不美,為什麼... -
心包炎 人人皆可發生
李楚山醫生說到心臟病,很多人都會想起冠心病或心律不正等;其實心包炎亦是一種隨時發生... -
-
-
冬季防兒童染流感肺炎
梁永堃醫生天氣漸冷,又是即將踏入流感高峰期的時節。冬季流感於每年1至3月肆虐,猶記... -
成人哮喘可致命
李明生醫生很多人以為哮喘只屬兒童專有,其實不少成人也受這種疾病困擾,當中有部分人從... -
-
-
三高病人須依時服藥
梁雄初醫生根據早前香港研究顯示,超過八成高血壓患者未能有效控制血壓,原因可能是部分... -
腦膜炎雙球菌防不勝防
劉家輝醫生我們偶爾在新聞見到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呈報個案,其實此症在香港並不算多,今... -
-
-
糖尿患者告別心血管病
林威智醫生在香港,大約有8%至9%人口是糖尿病患者,惟當中可能有近一半屬於未被診斷... -
研發製藥四階段
陸敏怡藥物的誕生先從研發開始,對造成患者失能甚至死亡的疾病作針對性實驗,確保有... -
心電圖解說
蕭粵中醫生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這種身體檢查大家可能不會感到... -
止痛藥會上癮嗎?
李而安醫生痛楚難忍,是不少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痛症會影響情緒與生活質素,必須有適當的... -
不必提防膽固醇?
張富強醫生去年美國最新的膳食指南取消對膽固醇攝取設上限的指引,網絡上迅即流言四起,... -
高血壓百年發展
劉駿良醫生數百年前高血壓又稱為紅血症,主要因患者面部及身體泛紅,之後很快便死亡。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何仲平醫生還記得早前到本地兩大醫學生舉辦的職業講座,看見眾多年輕學子和我們會中的資... -
青光眼診治新方向
湯文傑醫生青光眼的主要成因是眼內壓力升高,視神經因壓力受損。由於早期沒有明顯病徵,... -
一粒藥丸讓女人作主
陳羽微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女性可以自由上學及工作,絕非什麼稀奇事,但在不足100... -
緩減膝關節退化
林自強醫生我們每天走路和站立,膝關節都擔當支撐身體的重要角色。隨着年紀增長,軟骨組... -
大流感的個人戰略
佘達明醫生踏入1月進入流感高峰期,每天到急症室求診的人數高達5000人。有病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