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開學焦慮隱形訊號

剛剛開學,有些家長或會發現孩子的情緒出現某些變化。一般孩子面對開學焦慮,都會在頭幾個星期後慢慢減退;家長可留意以下一些常見的兒童心理壓力或焦慮症狀,從而作出預防和適當處理。
孩子情緒受到困擾時,初期未必一定能用言語表達,家長可從日常生活、情緒和行為變化幾方面觀察。例如,留意孩子是否持續難以入睡,胃口長期受影響,造成體重改變;對於平常喜歡的事情是否失去興趣,或感到失去動力,逃避社交或表達不想上學;在生活或學習上難以專注,引致學習困難。
在情緒行為方面,過分依賴父母或照顧者,特別在分離時焦慮表現加劇;言語減少,甚至在某些場合完全緘默;焦慮情緒也可以表現為容易煩躁或易怒。生理方面則可能出現頭痛、胃痛、肌肉緊張、感到無力或麻痹等身體不適。假如焦慮情緒持續,影響學習和正常生活,便需尋求協助。

誘發孩子出現焦慮的常見因素:一、內在因素:性格傾向完美主義,對別人反應或負面評價較為敏感,常常往最壞情況去想;二、外在因素:適應新老師、新同學都有可能造成壓力。假如在應付功課或課堂上未能達到自己或外在要求,便會擔心無法應付;在人際關係上,出現欺凌或排擠都是壓力的潛在來源。最後,家庭的變化、相處和溝通問題,都可能影響孩子自信和安全感。
家長可以從情緒支援和生活調節上幫助孩子克服焦慮的情緒。在情緒上,可以教導孩子焦慮是正常反應,引導他們學習面對和控制。營造空間聆聽孩子擔心的原因,先讓孩子抒發再給予意見,讓孩子感到情緒獲得接納,也可以與孩子一起練習自我放鬆方法,例如深呼吸練習和逐步肌肉放鬆,以減低過度的壓力反應。當孩子情緒平靜下來,便可嘗試共同討論處理問題的方法。
作者為香港專科精神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觀察陪伴紓解開學焦慮,健康資訊可分享!【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