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護士學校 65年與時並進

早前筆者有幸出席伊利沙伯醫院護士學校65周年晚宴。席間新舊師生難得共聚一堂,節目豐富,既有緬懷舊日,也有熱血新猷。65年傳承的,不單是與時並進的醫護知識,更重要是歷久常新的南丁格爾精神。
相信很多人知道,近代護理創始人是一位來自英國的護士──南丁格爾,她在1860年創建英國第一所護士學校。而香港的首間護士學校,原來是1893年由倫敦會創辦的那打素醫院所附屬,當時護士學校還沒有正式校名,直到1970年代初才正式命名為那打素護士學校。
養和醫院護士學校則始創於1927年,是當時全港唯一一間設有註冊護士、登記護士及助產士訓練的私營醫院。香港第一所政府醫院護士學校為瑪麗醫院於1938年設立,至於伊利沙伯醫院護士學校,則創立於1960年,比伊利沙伯醫院正式投入服務的時間(1963年)還要早,是現存醫管局轄下歷史最悠久的護校,多年來為香港培育出近萬名優秀護士,當中包括不少顯赫的護理界領袖。

以往護士訓練是「學徒制」,為期3年。護士學生有工資,很多時會到醫院 實習並協助護理工作,並定期回護士學校上課。當時高班的同學會被稱為「大佬」,低班的被稱為「細佬」,聽起來確實有些階級觀念,現在回想起,卻又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1991年成立護理學系,成為本港最早開設的大學本科護理學系;及後,護理教育發展更趨專業和學術化,具學士學位課程的大學護理學院逐漸成為培育護士主流,2002年時,醫管局停辦差不多所有轄下醫院的護士學校,至2008年,為應對護士流失及社會需求,醫管局再重開部分醫院護士學校,並由2021年9月起,將註冊護士學校的護理學高級文憑課程提升至護理學專業文憑,得到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HKCAAVQ)認可的香港資歷架構第五級。
由「學徒制」到學士學位或專業文憑,體現出香港護理專業的提升;65年的時光滙聚,更印證了護士學校幾代人的赤子傳承和專業交接。筆者再次祝賀伊利沙伯醫院護士學校生日快樂,亦祝願香港護理專業蒸蒸日上。
[信健康] 伊院護士學校已承傳65年,醫健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