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水飲不慣 生病難求診 中醫療法 助移英港人自救

早前我應邀到英國進行幾場中醫講座,題目是當地香港人較為關心的健康議題,包括軟水和硬水分別、香港與英國天氣比較、生病時如何自救等等。這些講座除了中醫知識,還有不少是海外華人在外國長期生活所學的小智慧,對新移民適應新環境有一定幫助。
初移民到英國的香港人,最難度過的可能是第一個冬天,雖然室內有暖氣,但由於能源費用昂貴,大多不會把室內溫度調得太高,如此一來,人便比較容易感冒,然後咳嗽,癒後又再發,反反覆覆,十分困擾;但進入第二個冬天,人反而不容易感冒,原因是什麼呢?難道一向生活於亞熱帶氣候的香港人,真的較「薄皮」(皮膚較薄)嗎?一旦遷移到溫帶海洋性氣候的英國,薄皮膚抵禦不了寒氣所以生病?

這真是說對了,由於香港長年溫度都較高,我們的皮膚腠理(肌肉間隙組織)較為疏鬆,是為適應長夏濕濕熱熱的攝氏30度以上高溫,這樣才能以最快速度散熱,讓身體內環境維持一定平衡。若突然空降到另一個截然不同的環境,皮膚腠理會一時間適應不來。中醫講究陽氣是否充分,若是身體素來較虛的人,無論氣虛或陽虛者,衞外功能都較差,所以較難適應。
硬水易損皮膚
另一個議題是硬水和軟水的問題,英國很多地區都處於硬水區,不少新近移英的港人說,飲了硬水後自覺不容易上火,吃了很多炸薯條也不覺「熱氣」,這部分原因的確與硬水有關。
硬水由於含豐富鈣質、鎂離子等,長期飲用除了可補充鈣質,亦有利於心腦血管;相反,居於軟水區的人士卻相對地更易罹患心腦血管疾病,這些都是有研究和數據支持。
但礦物質豐富亦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必有弊,2017年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與Sheffield大學的一項對硬水的聯合研究,發現硬水由於含礦物豐富,易損害皮膚屏障,使皮膚對清潔劑、肥皂等刺激物更加敏感;對於中醫稱為特稟體質的人士,長期接觸硬水,更易患上濕疹;另一個飲用硬水的壞處就是容易結石,對於本來已有腎石、膽石的人,更加不宜。
至於硬水會否導致脫髮,至今未有研究顯示會直接導致禿頭問題,卻有可能加重引起脫髮的一些因素,例如硬水易造成毛囊堵塞,令油水含量失衡,這些皆是脫髮的成因,但情況亦因人而異。
一方水土確是養一方人,因此,突然要空降至另一地區生活,確有不少地方有待適應。
講座的另一個題目是如何「自救」,遇上大病或急症時,英國當然跟在香港一樣,可以打999叫救護車往急症室求診,若是小病小痛如感冒腹瀉,由於英國實行國民保健制度(NHS),預約看診一般需輪候最少一星期(因地區和城鎮而異,等待時間或會更長),待見得醫生時感冒可能已痊癒;即使能打通NHS熱線,對方多是忠告患者多休息、多喝水等等。市民一般都是先到藥房找藥劑師配藥,或在家中常備一些中西成藥以「自救」。

匙羹刮痧退燒
西藥最普及的當然是撲熱息痛、布洛芬等,而治療感冒的中藥則包括葛根湯、小柴胡湯、荊防敗毒散、銀翹散、牛黃解毒片、藿香正氣散等等,有多種劑型,針對不同類型感冒,都是適宜備在家中的良藥。
除了中成藥,有些小貼士也很管用,例如發燒可用物理降溫、用瓦匙羹刮痧退熱;又例如牙痛或牙周病時,有一位牙醫教的偏方也很不錯,做法很簡單,就是將小梳打粉跟食鹽(粗幼皆可)等份混合,均勻放在樽內備用,遇有牙肉腫痛、腮痛、牙周病、長出口瘡或痱滋時,用餐後先是常規刷牙,然後將上述粉末蘸滿一牙刷,內外刷牙齒一次(有潰瘍處需輕力些),然後用溫水漱口,很快便會痊癒。另一個做法則是用洋金菊茶包加上少量食鹽,用溫水調開,漱口和飲用皆可,不止對口瘡,咽喉輕微疼痛都有一定療效。
撰文:謝彩雲中醫師_註冊中醫
[信健康] 中醫療法助移英港人,中醫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