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變局中尋找心夢清源

郭少棠教授 | 2025-10-01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讀陶淵明的詩更羨慕他能找到歸隱的田園。而我們的時代,地緣政治的風暴、戰爭的硝煙、氣候的警訊,早已穿透屏幕,成為每日必須直面的塵埃。

作為一個浸淫納粹歷史50年的學者,我曾哀傷地徘徊在奧斯威辛的廢墟,深信這已能為人類之醜惡定格。然而,過去兩年,加沙的慘狀,無良的政客和游說團體仍在扭曲歷史,抨擊國際組織,破壞二十世紀辛苦塑造的國際和平秩序。

文明的危機正在瘋狂迴旋。

《尚書》有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為之椎心,怎能不為之淌血?

我的手機熒幕,成了一面破碎的時代之鏡:一側是加沙孩童瘦骨嶙峋的軀體,另一側是AI生成的、超現實的絢爛圖景。我們一邊目睹古老文明遺跡在炮火中化為粉末,一邊卻在美國大峽谷沙漠中耗費巨資,維繫着數據中心構成的「雲端」文明。

世界為何如此喧囂?資訊爆炸與「注意力經濟」合謀,高新科技被操控利用,支離破碎的閃爍,將我們囚禁於一場永不停歇的訊息狂歡,卻迎來社會的深度撕裂與價值的徹底混亂。

地緣政治不僅是權力的遊戲,更是不同文明觀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的碰撞。我們能否以歷史之鏡尋找飄浮在地緣風暴中未來之舟?

掌握高新科技迅速地改造人類的命運,地緣政治只是歷史巨輪中的一支橫軸。我們開始探索火星的奧秘,人工超級智能已在飛快地創造自己的意識。

我們創造的技術(元宇宙、ASI)已邁入指數級增長的「星際時代」,但我們用來引導和管理這些技術的心智模式(Mindset)、價值觀和決策機制,卻仍停留在「新式的部落時代」和「國家主義時代」。

我們需要更深邃的視角,追溯歷史宏觀的變革,返本還源。

於是,我決定暫行「訊息節食」,求片刻耳根清淨,暫得「偷安」。這並非逃避,而是為鬱結的心神尋一處舒懷之地,為尋回內心之「定」與「安」。

憶起去年立於美國大峽谷,足下是10億年沉積的岩層。作為歷史學者,在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並非學術的宏論,而是一種難言的寧靜與踏實。濁世滔滔,終見時間沉澱之磐石。

我們需要尋回的,正是這份「歷史的感覺」──超越當下虛假紛擾的永恒視角。

這正是《大學》所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修養功夫。「心夢清源」,便是於紛擾之中洗滌心靈塵埃,尋回此圓融之境的旅程。

安頓自我,非為忘卻世界,實為脫胎換骨,以更清明的眼光審視時代的悖論:人類精於用科技創世,亦精於用科技毀滅。我們簽署了無數文明的協議,卻似乎活在無法兌現的承諾之中。

何為公義?何為文明?答案或許不在遠方,而在於我們能否「從心出發」。孟子之「四端」、莊子之「心齋」、佛家之「慈悲」、基督之「信望愛」……這些古老的智慧,無非是教我們「感通」萬物之性,「頓悟」眾生之道,「發念」於慈悲的心境,「注情」以大愛之冲。這「感悟念情」四字,或正是於斷裂處尋求連接,於混沌中回歸清源的心法,以期塑造一種天人合一的新宇宙觀。

願我們大家都能於變局之中,固本培元,回歸歷史文化的寶藏,從心出發而安於內在之定,尋得智慧之源,從容面對時代,安頓自我。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變局之中固本培元,療癒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