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孤獨須要你走出來
倪明醫生有句話很傷感叫做「孤獨終老」,2018年,世界衞生組織(WHO)發布了一... -
腦中風後的心理須要
林冠羽「以前我喜歡四處去,參加很多社交活動。不過在中風後,雖然手腳復元進度尚算... -
-
-
港人心理健康調查 25%低於平均水平
新生精神康復會近日舉辦精神健康研討會,公布今年1月在社區收集1,020份... -
中大研究:睡眠不足 較大機會出現長新冠
中大醫學院與國際團隊進行研究,針對新冠大流行和感染如何影響成年人的睡眠、... -
-
-
[授權輯錄]專訪黃重光醫生 正視創傷後遺症
創傷後遺症(PTSD)又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屬... -
自爆孕妻患腫瘤好友離世 Ed靠音樂走出抑鬱陰霾
現年32歲的英國創作歌手Ed Sheeran日前在社交網中分享手稿,並留... -
-
-
老有所依,不如老有所為(下)
天峯醫生日本有「下流老人」一詞,來形容那些沒有收入、沒有存款、沒有人可依賴的老人... -
藝術創作與中風復康
盧海珊、周柏珍、陳慧敏最近發表的一項文獻探討了藝術創作活動對中風人士復康的影響。這是一項系統綜... -
病人組織推新冠病人計劃 助復康者走出後遺症陰霾
香港病人組織聯盟獲製藥公司支持,與香港復康會擔任協辦,推出「疫後『健』希... -
世界精神衞生日
林震醫生世界精神衞生日,又稱世界心理健康日,是世界心理衞生聯盟倡議的節慶,訂定為... -
抗疫.抗逆
李浩祥院士 鍾愛群院士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個全球性關注的健康問題,香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愈來... -
演出屬於自己的劇本吧!
陳潔雯同一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否應有着相近的性格?看看自己和兄弟姐妹多年來的處事方... -
新冠疫症反思與前瞻
錢惠堂教授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都陷入社區隔離或約束,社交活動明... -
新常態下的青春期
陳潔凌新冠肺炎震動了全球經濟發展以至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對一群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 -
【醫生會客室】郭偉明(一)新冠疫情 長者身心健康護理
新冠疫情已持續大半年,數據顯示,老人感染病毒死亡率較其他群組都要高。不少... -
家庭醫生在抗疫下的全人醫療
何家銘醫生「醫生,我可否換張椅子?」小雲身穿雨衣,戴着頂連面罩帽子,眼戴護目鏡,臉... -
扮嘢高手
張傑醫生自古以來,大家對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有不同的爭拗。所謂「人性」就是... -
醫管局良方:領導關愛、行醫之樂
黃譚智媛《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有11%至15%... -
你睡得好嗎?
吳加垚香港人生活忙碌,每天有不同工作、各種社交活動,不少人勞碌一天後還是睡得不... -
男毒?
周卉卉美國心理學會(APA)去年8月首次發出針對心理學家為男性服務時的指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