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18至49歲長期病患 預防併發症 速打流感針
新一年度季節性流感防疫注射計劃上周展開,今年度政府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擴大資助範圍,將18至49歲長期病患者納入受資助群組,不論經濟狀況,均可免費或獲得資助接種疫苗,連同原有合資格組別,包括6個月至未滿18歲及50歲或以上人士、孕婦、合資格智障或傷殘人士等,希望為社區構建更強的保護屏障。
自從衞生防護中心上月宣布本港進入夏季流感季節,本地流感活躍程度持續上升,每周錄得介乎22至31宗成人嚴重個案。截至9月24日,共有59宗死亡個案,接近六成嚴重或死亡個案沒接種流感疫苗;兒童方面,則錄得18宗流感相關之嚴重併發症個案,當中有7宗個案在9月開學後錄得,情況令人關注。
根據科學實證,接種疫苗是預防季節性流感重症及其併發症最有效方法之一,亦可減低入院留醫的機會和死亡風險。本港於剛過去的冬季流感季節所錄得的成人和兒童嚴重個案或死亡數字,以至流感樣疾病爆發個案數字,均較新冠疫情前為少,相信是大家願意接種流感疫苗的成果。2024/25年度政府各項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共接種超過209萬劑疫苗,創下歷史新高。
染恙影響日常生活
雖然上一年度所有年齡組別的接種率均有上升,18至49歲這個年齡組別的接種率遠不及長者和兒童等高危組別,情況並不理想。在上一個冬季流感季節錄得近500宗嚴重個案中,18至49歲年齡組別約佔50宗,即大約一成,可見流感在這個組別也有一定影響;所以今年度的流感疫苗接種計劃,納入這個年齡組別的長期病患者為合資格人士,希望為較高風險的群組提供更好保護。

不少人往往以為自己年輕力壯,忽視流感所帶來的風險。然而,流感病毒傳播力強,一旦感染,不單造成發燒、咳嗽、全身乏力等症狀,更可能引發肺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影響日常生活,所以健康人士亦應接種疫苗,減低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可說是千古不變的道理,所以我也習慣在診症時提醒病人應盡快到診所接種疫苗。還記得一位60多歲病人,患有糖尿病及血壓高,需要定期到公立醫院門診部覆診。前年流感高峰期之前,我照樣提醒他記得盡快「打針」,豈料他未及打針,已不幸患上流感,更併發肺炎留院。三個月後,這位病人到來覆診,他因為是次入院狀態轉差,走路易喘氣,影響日常生活並難以做運動,最終本身的糖尿病病情亦受牽連;幸好,他在再三勸喻下,終於接受了疫苗注射。
為方便市民,政府今年度安排了更多的接種途徑,除了醫管局轄下公立醫院及門診為合資格病人接種流感疫苗,6個月至2歲的幼童,可經預約到衞生署轄下29間母嬰健康院接種;其他市民亦可到25個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或到參加了疫苗資助計劃的私家醫生診所接種。
香港一般每年經歷兩個流感季節,通常分別於1月和7月開始。今年的夏季流感於9月開始,以往一般維持介乎6至18個星期,故預料有機會與下年出現的冬季流感季節重疊。本地流感活躍程度會在短期內維持較高水平,流行的病毒種類亦有機會轉換。
接種流感疫苗後,需要至少約兩星期才能產生足夠抗體,並維持至少6個月保護期。現在接種疫苗,便可在聖誕及新年這些較多聚會及旅遊旺季的期間,減低感染風險。除了接種疫苗,市民亦應保持良好個人及環境衞生習慣,包括經常保持雙手清潔、打噴嚏或咳嗽時使用紙巾掩蓋口鼻、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及在人多擠迫的地方佩戴口罩等,好讓大家能與家人安心度過流感季節。
撰文: 陳俊平醫生_港島西醫院聯網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部副部門主管
[信健康] 接種疫苗加強社會屏障,醫生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