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囂中尋回內在安頓

現代生活常被描述為一場無休止的賽跑。長江中心辦公室裏,回不完的郵件、開不完的會議;難得規劃一趟海外旅行,歸來時卻發現,疲憊跟着我回家。擁有成就,卻在安靜的時刻察覺到莫名的空虛──這是深層的呼求:我們真正渴望的,或許不是更多,而是更真實。
身處喧囂紛擾的世界,如何尋得真正平安?繁忙中需要休息,這是心理生理健康基本需求,緩解壓力焦慮。但是,作為上主創造的複雜人類,這或未能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求。聖奧古斯丁名言:「我們的心永不安寧,直到在主裏面才得享安息。」這並不只是一句神學格言,它直指人類共同的靈性體驗,揭示靈魂的終極渴求:我們都在尋找自身的安頓。
我曾在外人眼中所謂的「成功之路」上疾行:從中文大學社工系畢業後,投入投資銀行界人力資源管理,曾經獲獎、晉升、為跨國銀行開拓市場、整合文化,並成為演講者和教授。別人看來,我的成功履歷光鮮亮麗。但成就的背後,夜闌人靜時,內心湧現無盡的疑問:為什麼擁有這麼多,仍感到匱乏?在職場上的我,是真實的我嗎?我是在生活,還只是在完成任務?這些問題原來是靈性的覺醒──它關乎身份、召命,以及如何在這紛亂的世界中活出整全的自己。內心湧現着矛盾和張力:物質名利與內在召命的掙扎;信仰與世俗的價值;繁忙與安靜的衝突等。這些人生問題,正引領我追尋圓融人生的實在。
轉機,正發生在長江中心旁那座安靜的聖約翰座堂。它成了都市叢林裏的神聖空間,每天上班前和午膳,我會悄然溜進教堂,坐在那長椅上,閉上眼,靜靜地呼吸,感受自己的存在;或者看一篇《聖經》或聖詠,仰望那十字架上的耶穌,祂慈悲的目光看透我心底的掙扎,溫柔地撫平我內心的糾結。在那十幾分鐘,我回到那份比我自己更大的臨在之中,覺醒祝福和愛。這不是某種屬靈的特權,而是一種人人都可實踐的「內在空間的拓寬」。當我們願意停頓下來、與自己寧靜獨處、與主相遇,外在的紛擾逐漸失去纏攪我的力量;心,變得寬廣而從容。原來,真正的憩息,不在遠方,而在當下;不在逃避,而在連結──與真我連結:接納自己的有限與渴求;與上主連結:確認自己是被愛被凝視的。從這連結中,我們重新與世界建立關係,不是耗竭地付出,而是溫柔地待己待人。
逐漸明白,生命的圓融不單是平衡工作與休息,而是在兩者中都能保持靈性的覺察。這是一條邁向圓融之路,就是在行動中默觀,在繁忙中憩息。藉着依納爵靈修與實踐神學博士的研究,我學會在行動中辨認主的蹤跡,在日常生活中體會神聖。這不是某套高深的屬靈技巧,而是一種生命態度的轉化:在會議之間,仍能呼吸一個安靜的片刻;在目標導向的文化中,不忘人的價值與尊嚴;在追求效率的日常,活出「繁而不躁,忙而不累」的從容。
邀請你一起開始這趟旅程,這專欄是每周的心靈小憩,認識靈修智慧,並化為現代生活中簡易可行的實踐,構建自己的圓融生命,為迷茫的路點起明燈,照亮自己溫暖他人。
[信健康] 認識靈修智慧需要,心靈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