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輔導構建 轉化煩惱思維 「心靈綠洲」培養療癒力量

衍隱法師 | 2025-10-07

在當今的心理諮商領域中,實在有許多成效卓著的療法;佛法輔導除了系統化地幫助我們轉化煩惱、梳理思維,其獨特之處更在於一個「心靈綠洲」的培養。

「心靈綠洲」是一個極具畫面感的比喻:它描繪了在人生一片荒漠之中,雖然面對繁忙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喧囂、批判,以及內心的壓力、焦慮與困惑,但是無論環境多麼艱難,我們都總能回歸到一個心靈空間,一個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喘息、恢復與滋養的庇護所,讓紛亂的思緒先沉澱下來,就像沙漠中的綠洲,有着清涼的樹蔭、甘甜的水源和寧靜的氛圍一樣。

學習「覺察的距離感」

真正的綠洲並不需要依賴外界的補給,同樣地,「心靈綠洲」是一個轉化與重生的空間,是我們自心中那份永不枯竭的平安與力量的泉源。只是它並非一個可以偶然發現的地方,而是一個需要主動培育的內在花園。必須透過禪修、佛法甚深的睿智與慈悲才能實踐到生活之中,令我們洞徹緣起,從而更從容地面對失去、變化和不確定性,減少因抗拒接受現實而產生的額外痛苦。這樣我們就不是被動地在解決問題,而是主動地成為一個內在資源更豐富的人,得以體驗更持久的平靜和喜悅。

「心靈綠洲」是一個轉化與重生的空間,是我們自心中那份永不枯竭的平安與力量的泉源。(網上圖片)

例如,在眾多修行方法中,我們可以學習發展一種「覺察的距離感」,佛法中或稱之為「不認」(Dis-owning),畢竟許多痛苦都是源於我們對「自我」的執着!透過禪修訓練,每當有念頭生起,我們得以覺察到「啊!這是一個『我就是個受害者』的想法」,而並非「我就是個受害者」;又或者當有情緒生起時,我們會察覺到「咦!這是一個『非常憤怒』的情緒」,而並非「我正在非常憤怒」。

許多痛苦、憤怒都是源於我們對「自我」的執着。(網上圖片)

藉着這種練習,久而久之,我們學會洞察情緒和念頭無常、無自性的本質,就能從根本上削弱它們對我們的掌控力。我們不再跟它們糾纏,不再容許這個心中小劇場的持續發展(Proliferate),而是以一種開放、不評判的態度去觀察它們,如同觀察天空中來來去去的雲朵。如果下一次風暴來襲,所謂識得不為冤!我們將擁有一個穩定的內在觀察者,懂得從容應對,而非被情緒淹沒。恐怕這樣正是我們這個專欄的名目「雲水無心」的境界吧。

不用改變身份立場

這時或許有人會問,如果我不是一個佛教徒、也可以申請佛法輔導嗎?當然可以!只要你不抗拒佛法和禪修,容許我借用一行禪師對互相尊重的看法:我們沒有意思要改變你成為佛教徒,我並不會改變你的立場和身份,同樣你亦不會改變我的立場和身份。

這裏說的只是一種修行方式,就像瑜伽一樣,你可以是個基督徒,同時亦修學佛法;經由互相學習,大家都能夠各自回去繼續當一個更好的佛教徒、基督徒、或者回教徒。我們相信,大家都可以從自己內心深處,發現那份本就存在的覺醒、平靜和力量,一起成長、向前邁進。

我們很榮幸能夠陪伴你,開啟這段非凡的旅程。

撰文 : 衍隱法師

[信健康] 心靈綠洲具療癒力量,心靈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