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理限制 引入AI輔助 醫療樣本數碼化提效

病理學醫生透過化驗及診斷提供重要的臨床病理資訊,協助確診病情及為病人制定適切治療方案。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近年積極推展數字病理技術,其中,新界東醫院聯網把技術應用於遙距病理冷凍切片、跨專科會診及AI輔助診斷上,提升醫療效率。
新界東醫院聯網的病理學服務一直以聯網模式運作,過往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醫生做手術時,如需要診斷細胞與組織變化,要先預約北區醫院病理學醫生親身到場支援,醫生於手術期間採取組織樣本之後,病理學醫生會即時在化驗室做冷凍切片及作出診斷。
聯網於2024年初,推出全港首個遙距病理冷凍切片服務,北區醫院病理學醫生毋須親自來到現場,可透過即時會議軟件,遙距支援那打素醫院的醫務化驗師做冷凍切片工作,樣本被製成玻璃片後,會利用高清掃描儀器將其數字化,圖像檔案會存入內部系統,北區醫院病理學醫生便能夠透過分析高解析度的電子樣本作出診斷,並即時通知手術室醫生診斷的結果,所需時間及準確度與現場診斷無異。
北區醫院及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病理學部顧問醫生陳昌堅解釋,遙距冷凍切片技術能減省醫生往返醫院的時間,更有效運用醫療資源,「雖然遙距與現場做冷凍切片及診斷的時間相若,所需時間約20至25分鐘,卻大大節省醫生『兩頭跑』的交通時間,以騰出時間用於其他病理服務。」他補充,目前有關技術主要應用於副甲狀腺切除樣本,今年底至明年起會擴展應用至皮膚癌患者的「邊緣切片」檢測。
不少病人因病情需要,會於聯網內不同醫院接受相關專科治療,並會做不同檢查或手術。透過將病人組織樣本及化驗切片數字化,跨院及跨專科醫療團隊於會診時,便可以同步查看病人醫學影像,減少樣本於不同醫院間的運輸安排,提升醫療效率。
陳醫生說:「我們會利用高解析度掃描器將切片製成高清影像,再上載至醫管局內聯網,方便跨專業醫護團隊無縫交接個案樣本,加強雙方交流和溝通,以便為病人制定適切治療方案。」
分擔繁複統計
另一數字病理技術的突破,便是結合AI分析。陳醫生指出,AI可以輔助醫生更快找出懷疑癌症個案,「傳統上,醫生需要透過肉眼『逐點逐點』數算切片上懷疑病變的癌細胞。透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AI會自動標記高風險癌病變部分,並輔以初步分析,提醒哪些屬於較高風險的懷疑癌症個案,協助醫生診斷及優先處理。」
陳醫生強調,現階段AI只是輔助性質,協助分流、分擔繁複統計,不會自行發出診斷報告,醫生需要再逐一審核內容及作出診斷,才會發出正式報告。有關技術現時正於乳癌及前列腺癌診斷試行,日後會考慮進一步應用於胃部和淋巴組織診斷。
隨着科技進步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範圍擴闊,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亦提出發展數字病理及相關人工智能技術,醫管局會積極推進病理數字化項目,未來亦會和本地大學與醫療機構合作,開發適合香港醫療應用的人工智能診斷工具。
撰文: 醫院管理局
[信健康] AI輔助病理數字化,醫療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