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獨白

梁祖詠 | 2025-10-22

你試過與自己對話嗎?原來世上有三至五成人,會在獨處時於腦中出現語言對話,那些「聲音」可以是本人的,也可以是與他人對話,有些人甚至會在腦內進行激烈辯論,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內心獨白」(Inner monologue)。

除了個人日常的內心小劇場,「內心獨白」亦常用於認知行為療法(CBT),旨在用正面的自我對話取代內在的負面聲音。但凡事總有一體兩面(甚至多面),如內在的「喋喋不休」持續地消極和批判,就有可能使人內耗,陷入過度思考的困境。因此,於心理學而言,「內心獨白」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但一致認同它是珍貴的自我覺察過程。

如果將「內心獨白」的特性放到人際關係或戀愛上,則能有積極的作用。例如,有些人會將一些情景利用「內心獨白」去演練,到實際遇上時就能更靈巧地應對;同時,人們亦可能利用「內心獨白」思考自己對一段關係的渴望與期待,更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需要。那麼,沒有「內心獨白」的人就不會自我覺察嗎?當然不是。沒有「內心獨白」的人會直接使用影像、概念或感覺來思考,而並非透過語言轉換或內部對話。例如,有「內心獨白」的人會想:「吵架了怎麼辦?」然後自己回答:「傳個短訊道歉吧!」相反,沒有「內心獨白」的人,就會直接出現「發短訊」的影像。

「內心獨白」不能輕易模仿或訓練得來,卻能讓我們理解為何每個人對同一事情會有不同反應。無論你是屬於哪一種思考模式,這些內在訊息都能協助你整理和覺察自己的思緒,好好記錄思想轉變,也是個了解自己的好機會。

作者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

www.famplan.org.hk/sexedu

[信健康] 探討內心獨白的特性,情緒貼士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