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閘蟹食得精明

每年10月和11月是大閘蟹最佳食用季節,各大食肆和酒樓紛紛推出多款大閘蟹菜餚供食客選擇;社交媒體上,大家也熱中分享一餐品嘗多隻大閘蟹的壯觀場面。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如何精明地食大閘蟹呢?
大閘蟹常被認為是高膽固醇食物,其營養價值如何?事實上,大閘蟹屬於高蛋白質、低脂肪甲殼類海鮮,一隻約6両重大閘蟹去殼後,約有2.5両蟹肉,熱量僅約100千卡,相當於半碗飯,蛋白質含量約30克,等於4至5隻雞蛋;然而,其膽固醇含量相對較高,每隻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約180至260毫克,主要集中在蟹膏,這相當於5至7隻雞蛋的膽固醇攝取量,接近成人每日建議上限。因此,患有高膽固醇人士建議每次最多食用一隻,當天應避免進食其他高膽固醇或高脂肪食物。同時,建議搭配高纖維食物例如蔬菜水果,有助減少膽固醇吸收,而最佳的烹調方法為清蒸。
此外,由於大閘蟹的高蛋白質含量,腸胃較為虛弱的人士應特別注意,短時間內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從而引起腸胃不適。因此,建議享用大閘蟹時減少攝取其他蛋白質食物,如肉類和其他海鮮。
值得注意的是,大閘蟹也屬於高嘌呤食物,患有痛風的人士應避免過量食用。
食物安全同樣不容忽視。由於大閘蟹可能含有寄生蟲或病原菌,因此必須徹底煮熟才能食用,單靠鹽、醋或酒等調味品並不能有效殺菌或去除寄生蟲,因此不建議生食;此外,大閘蟹可能附着其他化學物質,例如殘餘獸藥、農藥、重金屬等,應向有信譽的商家購買,並確保選購活的,因為死蟹容易變壞。
希望大家能健康地享受美味佳餚!
作者為腸胃肝臟科醫生
[信健康] 健康享受大閘蟹,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