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一心為「正」 觀今心即「念」

姚嘉棟律師 | 2025-11-14

在容易被壓力、抑鬱或焦慮淹沒的時代,人們的內心幸福應是什麼模樣?平靜安樂可如何擁有?

為回應這時代關注,我們在11月8日的嗇色園聯校校董和教師發展日,嘗試以修習正念(又稱靜觀,Mindfulness)為全新開場方式。我們選用newlife330在YouTude的正念修習錄音,700多位教育同工創造歷史,一起修習「3分鐘呼吸空間練習」。這練習是以潘芳芳小姐的溫婉聲音導航,先一起重溫:

「這次練習除了留意呼吸,也留意此時此刻的身體感覺、情緒和念頭。

我們用幾分鐘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接觸當下此一刻的自己,無論覺得開心或者不開心,都可以發現自己所思、所感、所觀察到的。

練習前,請先保持挺直而舒適的姿勢,也可閉上雙眼;第一步,留意當下身心狀態,讓自己回到這一刻。將注意力放在這一刻的身體感覺、心情,在腦海浮現的想法和影像,並嘗試溫柔地接納它們;第二步,慢慢將注意力帶回呼吸,溫柔地一吸一呼,可留意小腹一起一伏,或鼻孔的感覺,如果分了心也不要緊,可用呼吸帶回當下,繼續留意一吸一呼;第三步,將注意力從呼吸擴展到整個身體,觀察身體的感覺,像整個身體一齊呼吸,一吸一呼。

鐘聲響起,代表完成了3分鐘練習,你可慢慢張開雙眼,做一下深呼吸,並伸展身體。

在你繼續進行日常事務前,請感謝自己利用了這幾分鐘和自己好好相處,感受一下完成練習的感覺,你可每天定一個時間做3分鐘練習,讓正念更容易融入生活。」

什麼是正念?為什麼推動修習?這可追溯到初期佛教的巴利三藏經典《念處經》,其修行重點是以專注和覺察培養人對身體、感受、心識及現象的覺知。

197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卡巴金(Jon Kabat-Zinn)吸收了佛教禪修理論和實踐,創立正念減壓(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幫助病人修習正念來處理壓力、疼痛和疾病。後來,英國牛津大學的威廉斯(Mark Williams)將正念減壓融入認知行為療法,創立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Google也開發「Search Inside Yourself」正念職場課程。

自2019年,英國政府在全國中小學開設「正念減壓」靜坐課程,教導學生修習靜坐和學習呼吸技巧來減壓,中學更有處理情緒感受進階課程,教導學生將正念技巧融入生活。

近年已有許多科學研究報告指出,修習佛教禪修或正念有助人們培養覺察力、紓緩壓力、減輕抑鬱與焦慮、改善睡眠質素和提升幸福感。因此,我們給老師和同學介紹「3分鐘呼吸空間練習」的簡易實用技巧,希望對他們有所幫助。

「正念」兩字其實已蘊含修習重點。「正」字可分為兩部分,下是「止」,上是「一」;「止」提醒了應停下一切,「一」是要修習者專注於當下每一個瞬間,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感受或情緒。「念」字拆開有兩部分,上是「今」,下是「心」;「今心」提示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只是當下這念心,我們應溫柔地和自己相處,不要沉浸在對過去往事的悔恨或陷入對未來想像的焦慮中。

止一心為「正」,觀今心即「念」。任何時候,當你有「活在當下」的醒覺時,請停一停,回到一呼一吸,溫柔地以慈心接納自己,感受生命此時此刻的平靜與安樂,「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嗇色園黃大仙祠教育委員會主席

[信健康] 淺談以慈心接納自己,教養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