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六腑之熱 滋五臟之陰 秋梨治秋燥

謝彩雲中醫師 | 2025-11-14

天氣逐漸轉涼,又是秋燥當令的時節。中醫說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是大自然的氣候正常轉化,惟是當六氣太過,即天氣表現得極端,例如今年夏天天氣特別熱,長夏又特別長,甚至到11月初,氣溫仍超過30度,而且颱風特別多,連日本的熊都跑到市區覓食傷人,打亂不少香港人的外遊計劃。這些極端天氣轉化,令抵抗力(正氣)較差的人更容易發病,難怪今年的流感特別嚴重,急症室屢有人滿之患。中醫認為,對於秋燥的咳嗽等症,雪梨十分管用,是治療陰虛有熱型消渴症的有效品。

不正常的六氣轉化,中醫稱為六淫之邪,當中最差的是「風邪」,所謂「風為百病之長」,即各種「邪氣」常夾風邪,如風寒、風熱、風燥、風濕、風溫等。

現時當令的是燥邪,風燥感冒與前陣子的風濕感冒明顯不同,除了鼻塞流涕、打噴嚏,患者會感覺咽喉乾涸,乾咳無痰或少痰,或痰中帶有血絲,甚至流鼻血。故此,現時治療感冒咳嗽,除了宣清感冒外,還得加上清潤的桑杏湯,以解此溫燥之症。

桑杏湯的組成包括:桑葉、杏仁、浙貝母、淡豆豉、山梔子、梨皮、沙參等。作為保健,亦可用蘋果、雪梨、無花果、羅漢果、南北杏,跟瘦肉、雞胸肉或豬腱熬湯,蘋果、雪梨須洗淨,去心留皮。

若再簡單一點,吃雪梨也可,現時鴨梨當造,水多也清甜。《本草綱目》形容梨子是「性甘寒、微酸」;《本草通玄》說得則更清晰:「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

《本草通玄》形容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對於秋燥咳嗽,雪梨也十分管用。(網上圖片)

說到梨子,不得不提葉天士的故事。他是清代名滿江南的名醫,話說有一年秋天,一位浙東的舉人與友人一同坐船上京赴考,船行至蘇州,舉人患了感冒,於是登岸往找葉天士大夫,孰料葉大夫診脈後即勸他馬上回鄉:「必患消渴症,無藥可救,壽不過一月耳。脈象已現,速歸,後事尚及料理也。」意思是說,舉人脈象顯示稍後會發消渴病,無藥可醫,只剩下一個月壽命,現在趕回家仍來得及料理後事。葉天士還說,若他說得不對,可隨時來砸他的招牌。

其他舉子聽罷,認為不外是江湖騙子伎倆,不可輕信,遂繼續北上赴試。船行至鎮江,突颳起風,船暫時泊在金山寺河岸,舉人與眾友人於是上岸遊覽,行至山門前見「僧醫館」牌匾,於是進內找僧人診斷一下。和尚只問他準備往哪裏去,他稱將上京考試,和尚皺眉稱應來不及了,因估計他稍後離船登岸,就會發消渴症,壽命不過一個月。和尚又問他上次診治詳情,聽到「無藥可救」竟十分氣惱:「荒謬!若藥物不能治病,聖賢又何必留下這些岐黃之術呢!」

舉人聽到一線生機,馬上跪地求救,和尚教他,船行至王家營時,去買當地的秋梨,盛滿一車,口渴時以梨代茶,飢餓時將梨蒸熟做飯餐,吃過一百斤,消渴病便會痊愈。

話說船行至清河縣(今河北省),這群舉子登岸時,舉人果然發消渴病,但遵照和尚囑咐,吃完100斤梨,果真痊癒了。舉人後來考試雖然落榜,卻拾回一條命,於是備了20両銀子和一些禮物,回去金山寺答謝和尚。孰料和尚卻說:「你應當酬謝葉天士,是他先看出了你的病,你才找上我的。」舉人遂往蘇州找上葉天士,葉氏診脈後說:「君無病,治什麼?」舉人細說經歷,葉天士叫徒弟翻查醫案,十分詫異:「莫非你遇到神仙?」舉人說自己遇上佛,不是仙。葉天士二話不說,摘下了自己的招牌,遣散一眾徒弟,往金山寺拜師去了。

和尚後來收了葉天士為徒,他最後亦成為一代名醫。葉天士祖上數代均為醫,他一生拜過17位師傅,是溫病學派與衞氣營血辨證的創始醫家,後世稱為「醫聖」。

防治感冒咳嗽

故事講完,雪梨確是治療陰虛有熱型消渴症的有效品。而對於秋燥的咳嗽,雪梨也十分管用,但亦有不少人怕雪梨性涼,這時可以燉雪梨或以梨煮湯吃。這裏介紹一個治療久咳或有慢性咽炎致咳的燉雪梨方:

雪梨一個,洗淨去芯留皮,與川貝6克、南北杏9克、百合9克,麻黃6克加水同燉45至60分鐘,除麻黃外,可飲湯吃渣,每三天或每周服用一次。

另外,澳洲悉尼的陳曙儀醫師亦曾介紹一個防治感冒咳嗽或氣管敏感的食療方,做法:雪梨或啤梨兩個,洗淨去芯留皮,用陳皮一個、羅漢果半個,用4碗水煲20分鐘,每周飲一至兩次,若有咽癢可加兩片薑同煮,效果也十分不錯。

撰文 : 謝彩雲中醫師_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秋梨可滋五臟之音,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