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防暑祛濕養氣
進入三伏天,天氣炎熱。(宋)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引《陰陽書》闡釋三伏天,「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三伏天,常常暑熱挾濕,因此,防暑祛濕、健脾、養氣,是在炎炎暑夏保健康之道。清朝嘉慶年間醫家黃凱鈞指出,「夏至後伏陰在內,雖大熱,不宜吃冷淘(涼麵)、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友漁齋醫話》)清楚指出,天氣炎熱,反而忌吃冷凍食物。
今年的三伏天,初伏由7月11日至20日;中伏由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由8月10日至19日。簡言之,到8月下旬,天氣仍然熱不可耐。
中醫學認為,三伏天,天的陽氣浮於地表,人體的陽氣浮於肌表,伏陰在內。人體過度煩勞,汗出過多,陽氣便隨汗而外洩。所謂夏日酷熱,爍石流金,汗出過多,未有不傷氣者,《黃帝內經》說「熱傷氣」。陽氣傷耗則虛,虛則為伏內盛陰所乘,形成伏陰證,常見少神、少氣、思睡、頭重、畏寒、肢冷、聲低懶言等身體不適症狀。是以在盛暑天氣之下做劇烈運動,出汗過多,容易為暑邪所傷,故運動應避免過度劇烈。
清綠豆湯 清熱解毒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指出在暑熱天,當人體感受了暑邪,便會多汗而煩熱,呼吸氣粗且口渴;安靜時,熱盛亦會多言譫語,體溫升高,就像遭炭火燔燒一樣難受,然則只要一經汗出,熱邪就能隨汗而散。故適度發汗,能夠把體內熱氣隨汗液而排出體外。
不過,若身體有濕,則熱散受阻。因此,夏日首務祛濕。清代名醫曹存心在《過庭錄存》中解釋,「天之熱氣下,地之濕氣上,人在氣交之中,無隙可避,虛而受者,即名曰暑。暑之為言,有濕有熱,不言而喻。夫暑先入心,暑必傷氣,氣分之濕不除,則所留之熱必不能外出,所以暑濕熱三氣交蒸之,先務須消去其濕,然濕邪不去,則熱氣無從外達」,故盛暑之時,最怕濕熱夾擊。
夏月傷濕,身體會出現什麼問題?《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意謂當人感受到濕邪,頭就像有物蒙裹着一樣沉重,若濕熱相兼而不能消除,就會傷害到各大小諸筋,出現短縮或弛長,大筋短縮,就會造成拘攣不伸,小筋弛長便會無力而痿弱。《生氣通天論》進一步說,「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換言之,一旦氣滯阻津,即會導致腫脹之病,四肢腫大,陽氣就會衰損。由此來看,三伏天防暑、祛濕、養氣,實為安渡三伏天的良方。
《生氣通天論》又說,「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出汗時遇濕邪阻遏,皮膚就容易生出痱子,這情況尤以小兒及肥胖人士易患,中醫認為可內服清綠豆湯(綠豆煮熟、薄荷煎湯,加糖)代茶,清熱解毒。
綠豆其實是夏天的食養佳品。(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闡述綠豆「甘、寒、無毒,可消腫通氣,清熱解毒」。綠豆肉性平、皮寒,能解金石、砒霜、草木的毒,宜連同豆皮生研後和水服下。《夷堅志》記述,有人飲多了附子酒,頭腫大如斗,嘴唇乾裂流血,急忙用綠豆、黑豆各數合(十分一升)嚼食,同時熬成湯喝下,才解了酒毒。
體內濕熱,勢必影響到脾胃功能。脾屬土旺於長夏,脾與胃相表裏。脾性惡濕,濕盛則傷脾,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夏日如何解暑祛濕?
(宋)周密記述南宋臨安城中人生活,在暑夏,店舖買「涼水」成行成市,有一款雪泡縮脾飲,是當時十分流行的夏天涼水飲品。(宋)太平惠民和劑局編寫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亦有記「縮脾飲」,局方指出,此款可藥可飲的冷湯劑「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止吐利」。組方為縮砂仁、烏梅肉、草果(煨,去皮)、甘草(灸)各4両、乾葛(銼,即用利刄截斬)、白扁豆(去皮)各2両,製服方法:「每服四錢,水一大碗,煎八分,去滓,以水沉冷服以解煩,或欲熱欲溫,並任意服。代熟水飲之極妙。」這款縮脾飲,可冷飲熱飲。
宋至清代 消暑飲品
(清)吳儀洛在《成方切用》一書中,對縮脾飲的組方詳加闡明,「暑必兼濕,而濕屬脾土。暑濕合邪。脾胃病矣,故治暑必先去濕」,去濕才能清暑。「砂仁,草果辛香溫散,利氣快脾,消酒食而散濕;扁豆專解中宮之暑而滲濕(濕盛則津不生而渴),葛根能升胃中清陽而生津;烏梅清熱解毒;甘草補土和中」,可見這款縮脾飲的組方,面面俱到且縝密。
縮脾飲由宋朝至清代,為民間流行的消暑祛濕飲品。可惜目前這款解暑涼水已很少有人提及了。
暑熱天,身體容易發熱、頭痛和口乾等症狀,民間有一方「白菜綠豆飲」(所指的白菜為北方大白菜,即「黃芽白」之類,廣東人稱「紹菜」),清熱解毒。配方為白菜根莖頭一個、綠豆芽約30克。把白菜根莖頭洗淨,切成片,綠豆芽洗淨,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15至20分鐘,去渣留汁,可代茶飲。
白菜,古稱菘,莖葉甘、溫,無毒。李時珍引宋代陸佃《埤雅》這部辭典,「菘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菘像松一樣屹立於寒冬而不凋。雖然目前為暑夏,大白菜未經霜降所滋養,沒有「秋末晚菘」般鮮美,但用大白菜的根莖頭配以綠豆芽,菘可除胃中煩,綠豆芽消暑利尿,稍有熱感頭痛口乾,或可作為消暑代茶之飲。
撰文:余志方
[信健康] 三伏天防暑祛濕方法,健康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