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視中風後疲乏

李亞婷 鄭可瑜 | 2021-05-06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它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部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大家可能常常聽到有關中風後會出現焦慮、抑鬱等問題,影響患者的復康。其實,中風後出現的疲乏也是需要處理的。

中風後疲乏是什麼呢?

中風後疲乏是指中風患者身體上或心理上的疲勞、能量的缺乏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感受。與一般疲累不同的是,休息能緩解一般的疲累。但中風後疲乏,即使休息亦不能改善。此外,中風後疲乏在一天之中會有所波動,它是中風發生後常見的問題之一,研究顯示有四分一至四分三的患者會出現中風後疲乏。

影響社交生活質素

中風後疲乏並不是心理作用,它是生理、心理和行為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中風導致的腦損傷,以及相關的炎症反應和神經內分泌改變是中風後疲乏的生理因素。同時,心理因素例如抑鬱、焦慮及較低的自我效能感等,會影響中風後疲乏的發生。此外,認知和行為因素,如被動式的應對及身體活動的減少也可能促使中風後疲乏的發生。

中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研究顯示,有四分一至四分三的中風患者會出現中風後疲乏。

中風後疲乏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管理,它將會對中風患者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例如患者肢體功能的復康、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此外,中風後疲乏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質素,甚至會增加中風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

有研究對293例中風出院患者進行為期一年的隨訪,結果發現,發生中風後疲乏的患者較未發生中風後疲乏的患者,再入院率高出14.2%。

在我們進行有關中風後疲乏隨機對照試驗的文獻綜述中發現,僅為中風患者進行運動干預或者僅實施心理干預,研究結果指出對中風後疲乏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改善。但是,為中風患者進行為期8至12周結合了心理干預和運動干預的兩份研究卻發現對中風後疲乏具有顯著的改善。

這兩項研究所採用的心理干預主要是通過改變認知,來調節情緒和改善行為;研究所採用的運動干預主要通過走路、核心肌力訓練等運動來訓練患者的耐力、肌力和柔韌性,並根據療程進展逐步增加運動訓練強度。以往研究也指出,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踏單車、游泳、太極、瑜伽等有助於改善中風患者的身體、認知功能。

體能節省策略訓練

此外,加拿大中風協會2019年的《中風後情緒、認知和疲乏實踐指南》亦建議為中風患者提供漸進式運動訓練指導,從而改善體質,增強耐力。雖然以往的研究顯示,心理與運動干預對改善癌症、慢性疲勞綜合症等患者的疲乏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目前對有關中風後疲乏的心理與運動干預的研究較為缺乏,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這些措施的有效性。

除了心理與運動干預外,加拿大中風協會的《中風後情緒、認知和疲乏實踐指南》還推薦了體能節省策略訓練(energy conservation strategies)。體能節省策略訓練主要建議中風患者合理地安排每天的活動和休息計劃。建議把每天的活動提前列在一個日程表裏,預測每一項活動所需要的體力,把體力需求高的活動安排在每次休息之後進行。再者,如果某些事情不能一次完成,可以分為若干次來完成,並且中間留有足夠的時間休息;這樣既完成任務,增加了信心,又不會感到很累。

此外,還可以應用一些技巧或機器協助來節省體力,例如,做家務時盡量坐着而不是站着,使用機器如電動開罐器等來減少體力消耗。

雖然中風後疲乏在中風患者中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但是,請相信,中風後疲乏是可以通過一些辦法來改善的,要充滿信心!

撰文 : 李亞婷_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護理哲學博士研究生

           鄭可瑜_中大醫學院那打素護理學院助理教授

 

[信健康] 中風後如何善後,護理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運動尤其是有氧運動如散步、跑步、踏單車、游泳、太極、瑜伽等有助於改善中風患者身體、認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