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顧者總有支援在左近
吳碩南教授、周卓延照顧慢性病患者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旅程。許多慢性病患者受症狀困擾,不良於行... -
心血管事件 新路程起點
臧渝梨博士心血管疾病(CVD)依然是全球高踞榜首的致死致殘性疾病,泛指發生在血流通... -
-
-
守護照顧者
陳裕麗教授、劉智傑、戴雪瑩李女士一直低着頭不發一言。原來有釣魚人士留意到她推着載有一位老先生的輪椅... -
動機式訪談:助家長培養康復癌童運動習慣
張丹教授香港每年約有180名0至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上癌症,即大約每一萬名兒童... -
-
-
α-酮戊二酸(AKG) 作為可減緩生物衰老的補充劑
韋妙宜教授我很多年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指導教授引用最多的論文是用於... -
iACT︰支援特殊兒童家庭計劃 接納與承諾治療家長輔導服務
莊婉瑜博士、丘培狄、黃曉彤、謝曉頴「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希望跟子女相處得像朋友一樣 ... -
-
-
光聲中感慨人生脆弱無常 父母愛點燃癌症兒童生命奇蹟
黃祖莉教授、李慧媛博士在香港,每年約有180名0至19歲兒童或青少年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常見的兒... -
中風後家居安全你要知
盧海珊、周柏珍、陳慧敏人生中有很多時間都是留在家中,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居環境十分重要,既能讓我們... -
什麼因素影響香港冠心病患者 心臟復康後的運動能力?
車錫英教授、鄭可瑜教授、黃澤浩根據世界衞生組織2021年的報告,心血管疾病導致全球1800萬人死亡,而... -
身心「沉浸」虛擬實境 幫助兒童輕鬆就醫
黃祖莉靜脈穿刺是兒科住院患者最常進行的針刺醫療程序之一。接受該程序的兒童,特別... -
第三號殺手:慢性阻塞性肺病
陳惠嬌教授慢性阻塞性肺病(下稱慢阻肺病)是全球第三大死因,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 -
創傷後壓力症與眼動減敏重整療法
林錦祺教授生活中未必每一件事都能盡如人意,因此我們一生中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不同程度的... -
與腎病好好共活
吳碩南教授 陳美鳳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是世界腎臟日,旨在藉各種推廣活動宣傳腎臟健康訊息,... -
中風後復康 要對自己有信心
盧海珊教授 周柏珍教授 賀曉樂博士中風後的復康過程可以說是一場持久戰,既要定時覆診、食藥和做復康鍛煉,亦要... -
長者如何做到「獨而不孤」
何學文教授 楊琛博士因為一套香港電影,「無伴終老,孤獨一生」便成為香港街頭巷尾的一句名言,也... -
促進大眾精神健康
劉姿彤 錢惠堂近年,香港市民面對不同程度的壓力和挑戰,如疫情、社會爭議、維持生計等問題... -
中風偏癱也能打太極? 坐式太極拳助康復一臂之力
周柏珍 盧海珊 趙潔中風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突發性的面部、手臂或腿軟弱無力,往往發生在半邊身。其... -
未雨綢繆:晚期照顧之反思
陳裕麗副教授陳女士3年前中風,因為行動不便及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到安老院接受照顧。這半... -
追求幸福會讓我們痛苦? 給照顧者們的啟示
莊婉瑜助理教授 丘培狄「我一開始沒想過需要照顧這麼久……」、「我本以為參與治療後,過一陣子就會... -
大腸癌篩查 「殺到埋身」方行動?
陳傲霜助理教授大腸癌雖是很常見的癌症,卻是可以及早預防的,奈何人們總覺得「這與我何干」...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