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者不一定 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蘇瑞雯 | 2025-03-21

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不知大家聽到這說話有何感受?是感同身受還是極之抗拒?又或是有一種新的想法?

這句話會使人聯想到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意即我們自幼成長的家庭,由父母和/或兄弟姐妹構成。收養家庭也可以是原生家庭,所以原生家庭並不限於血緣關係。原生家庭本是中性詞,然而近年從社交媒體中,會發現原生家庭很多時聯想到成長中的不幸往事,甚至和無助、窒息感、不幸等負面詞彙聯繫一起。

內心矛盾角力

我的求助個案中,不乏「在治癒童年」的人,有些成長於高壓嚴苛環境,總是無法得到父母認同,從小到大活在批評聲音或冷暴力環境中,內心縱有想法都不敢說出來,慢慢形成自我否定的性格。也有些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個案,無論如何努力,總覺得無法像哥哥或弟弟般得到父母同等的愛,長期活在感覺缺乏愛的環境下,慢慢地變得無法建立良好正常的兩性關係。還有很多不同的處境狀況。

別誤會以為這些求助者內心都會對原生家庭充滿怨恨,答案是不一定,更多時候我聽到或看到(從藝術創作過程中)當事人內心的矛盾與角力!對於這句說話:「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我總抱着Yes或No的心態去面對。一方面我看見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不同影響,但同時亦相信每個人是有自己的力量及勇氣,為自己創造新的人生!

強調自我察覺

在表達藝術治療過程中,經常強調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重要,當一個人能夠察覺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時,自會嘗試想方法改變。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並非叫人離家出走,而是學習從心理上增強自我覺察,保持真我,重建自己的價值及欣賞自己,學習相信自己是有選擇權,是可以選擇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回憶起過去陪伴個案展開心靈探索之旅,探索原生家庭是否及如何影響自己之時,往往發現他們的父母,其實也承受再上一代的同等方式對待而不自知。到了我們這一代,是時候截斷這種「代代相傳」!

尋找原生家庭問題時,往往發現求助者的父母,很多時都承受着再上一代的同等對待,形成「代代相傳」問題。(網上圖片)

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童年也受上代影響,情緒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