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威院跨專科合作 需時比外國減半 高難度心臟手術 救孖胎孕婦3命

黃鴻亮教授 | 2025-08-20

2024年初夏,一名36歲孕婦在懷孕第25周突遭「撕心裂肺」的胸背劇痛來襲,緊急送威爾斯親王醫院(威院),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撕裂。主動脈是人體輸送血液至各器官的唯一通道,一旦出現撕裂便會影響體內供氧,患者存活率甚至可低至兩成,而妊娠期發生這情況更屬極罕見且危急,需立即進行手術,情況千鈞一髮。

在生死關頭之間,中大醫學院與威院跨專科醫療團隊,包括心胸外科、婦產科與心臟麻醉科醫生,在診斷主動脈撕裂後的一小時內,火速商討治療方案,決定為患者進行「主動脈根部置換術」。這本身是一項較難的技術,而涉及孕婦則變得更為複雜,在孕期血容量與血壓雙雙上升的龐大壓力下,手術風險隨之倍增,而手術時間愈長,心衰竭等併發症風險愈高。

黃鴻亮教授(右)去年率領跨專科團隊,成功為一名懷孕25周孕婦進行主動脈根部置換術。(圖片由醫管局提供)

團隊最後決定採用多項「非傳統」技術,包括以體外循環而不降溫方式為患者進行手術,避免胎兒因孕婦體溫降低而夭折。在跨專科團隊緊密合作,將流程理順「減少不必要動作」,手術最終只用了4小時35分鐘,較國際間同類型手術減少接近一半時間,成功拯救孕婦與其孿生胎的3條生命,醫護團隊才鬆了口氣。

香港每年約有1400人因主動脈瘤或主動脈撕裂入院,死亡率高達21%;主動脈撕裂相比其他急性心血管疾病不算多,但因死亡率極高,若缺乏高效診斷流程,極可能錯失及時救治的黃金機會。

分流通道明年啟用

威院正在籌備按國家認證標準設立第二間胸痛中心,專為快速分流診治主動脈撕裂這類急性心臟病患者而設的「綠色通道」,明年首季正式啟用,筆者由衷感到振奮。胸痛中心藉由標準化流程、迅速分流與跨專科協作,將「懷疑心胸急症」從第一重接觸醫護人員時,已即時納入治療軌跡,確保病人獲得最恰當適切的安排,把握黃金救治時間。

威爾斯親王醫院跨專科團隊合作無間,救治急性心臟病病人。(圖片由醫管局提供)

胸痛中心之所以能協助快速識別主動脈撕裂患者,主要是透過標準化流程,當出現心臟病症狀的病人抵達醫院急症室起,便透過胸痛中心設立的「綠色通道」,經快速登記系統登記後,由訓練有素之醫護人員為患者以電子心電圖、生命徵象測量等初步篩查,同時連接急症登記系統、電子病歷紀錄及電子心電圖系統等,盡快分類懷疑主動脈撕裂患者,同時將病人情況及檢查結果,透過院內通訊即時通知相關專科團隊,為確診主動脈撕裂患者安排進行手術治療。

構築心胸急救網絡

設立胸痛中心並申請認證,並非單純的一紙證書,站在手術前線的我深信,真正能拯救生命的,是效率扎實的流程,以及標準化的醫療制度。胸痛中心的籌設,不僅關乎制度,更關乎每一條疲弱的生命。期望在不久將來,威院能看到主動脈撕裂患者能夠更快速被識別,並即時送入治療流程,從而減低較高的死亡率。

在此也呼籲大家:若你或身邊人出現刀割一樣的嚴重胸背痛、伴有高血壓、馬凡氏症或家族病史,請立即求診並告知醫護人員,要求進行主動脈撕裂排查,不要錯過任何可能挽回生命的第一步。

期望在不久將來,威院能夠透過胸痛中心,適切及迅速診斷主動脈撕裂病人並即時送入治療流程。讓我們共同行動,支持胸痛中心成立,一同構築高效、安全、以病人為本的心胸急救網絡,以效率守護生命,以制度體現醫者情懷。

撰文: 黃鴻亮教授_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主任兼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組教授

[信健康] 跨專科合作拯救孕婦,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