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安胎保胎(三)

傳統禁忌藥真的不能用嗎?懷孕期間真的不能吃薏米和白茅根嗎?這是許多準媽媽常有疑問。因為元代名醫李杲的《妊娠禁忌歌》,裏面記載了39味傳統中醫認為妊娠期間不能服用的中藥,當中包括薏米和白茅根。今期就來探討這些「禁忌藥」的安全性,看看是否真的完全不能使用。
《妊娠禁忌歌》分類
《妊娠禁忌歌》記載39味中藥,可根據毒性分為以下幾類:
1.劇毒藥物(14味):如巴豆、水銀等,因毒性強,臨床上極少使用。
2.有毒藥物(9味):如天南星、乾漆、生半夏等,亦非臨床常用藥。
3.無毒藥物(16味):包括麝香、白茅根、木通、瞿麥、通草、薏米、代赭石、桃仁、丹皮、三棱、牛膝、乾薑、肉桂、槐花、蟬蛻、芒硝。亦是本文主要探討內容。
宮廷劇常常提到的「麝香」,真的會導致流產嗎?喜歡看宮廷劇的讀者,應對「麝香導致流產」情節不陌生。麝香是麝科動物的香腺,在古代屬於昂貴香料,因其具有活血通經、催產作用,至今仍被列為孕婦禁用藥。根據《中國藥典》記載,《妊娠禁忌歌》中無毒且孕婦禁用的中藥,還包括具破血作用的三棱。
然而,現代研究發現,部分藥物如木通、通草、乾薑、茅根、槐花和蟬蛻,其實可在孕期安全使用。所以,如果孕媽媽適量飲用白茅根水,並不需要過度擔心。
除了禁用藥,還有一些藥物被列為「慎用藥」,即在醫師辨證後,可以謹慎使用。例如丹皮、牛膝,雖然有活血化瘀作用,如孕婦體內有瘀滯而影響胎兒時,仍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如何氏婦科第三代傳人何嘉琳老師,就曾用這些藥治療妊娠病。至於肉桂,清代名醫王清任譽為「種子安胎第一方」的少腹逐瘀湯中,就含有肉桂這味慎用藥。可見只要辨證恰當,慎用藥也能發揮安胎作用。

最後說說最多媽媽關心的「慎用藥」──薏苡仁(薏米)。薏米具有利水滲濕、健脾作用,如果孕婦因脾虛濕盛而導致水腫、小便不暢或其他不適,其實可在醫師指導下適量服用。當然,如果有疑問,一定要諮詢註冊中醫師。
總括而言,《妊娠禁忌歌》中的古代懷孕禁用藥,並非完全不能使用。經過現代研究和醫師的辨證指導,部分藥物仍能適當地用於安胎保胎。
互聯網上關於中藥的資訊真假難辨,希望這篇文章能為孕媽媽釋除部分疑慮。祝每位媽媽都能順利迎接健康寶寶!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續談安胎保胎要訣,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