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主張在行為和態度上保持適度、平衡與和諧。而中庸之道與中醫思想,其實存在許多相似之處。
中庸之道提倡整體和諧,無論個人內在的平衡,還是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都應盡量避免極端,追求適度與平衡;中醫思想同樣重視整體觀,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各臟腑、經絡相互連結,並與大自然密切聯繫。四季變化、地理環境、社會狀況及生活形態等皆能影響健康,因此中醫在治療時不僅關注局部症狀,還會考慮整體狀況;中醫學強調陰陽平衡,認為健康是陰陽調和的結果,而疾病則是失衡的表現。透過中藥和針灸等手段,中醫旨在改善偏頗,恢復身體平衡。

極端一:過度養生
在臨床上,我們常見兩類極端的病人。一類是過度養生者,他們在網絡上觀看各種養生視頻,盲目把所有理論融入生活,卻未考慮自身的實際需求和狀態。這些病人往往身體虛弱,心理上亦承受過重負擔,擔心每一餐或每一個活動都可能影響健康。
曾有一位已完成化療一年的中年女士,前來就診希望改善因化療引起的脫髮情況。細問之下,患者透露她日常參考網上不同視頻,早餐和午餐只進食新鮮未煮的蔬菜和水果,晚餐才吃少量熱食,米飯也極少。這樣的飲食方式顯然不適合大病後的她;中醫認為,脾胃在經過一晚休息後,早上需要一些暖和且易消化的食物來滋養,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吸收營養,幫助身體強壯。經過多次勸喻,患者最終改變了飲食習慣,每天喝一碗燉豬肉湯,並將早餐和午餐改為熱食,亦增加了蛋白質和不同維生素的攝入。加上服用中藥調理後,這位病人的面色逐漸變得紅潤,頭髮也慢慢長出來,朋友們甚至稱讚她變得更美了。
極端二:完全放縱
另一類病人則是完全放縱型,他們對健康毫不在意,甚至不願進行身體檢查,對健康問題視而不見,諱疾忌醫,認為無論如何養生都是徒勞。即使來看中醫,也多是被家人強迫,生活和飲食毫無規律,導致各種疾病叢生,健康更是無從談起。
這個社會充斥着不同誘惑,生活上亦有不同壓力,中庸之道似乎顯得遙不可及。其實保持生活規律、飲食均衡、心情平和,便是中庸之道的秘訣了。
作者為註冊中醫
[信健康] 改善偏頗有助平衡,中醫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