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為患
水可以凝結成為固體,我們稱之為「冰」。所謂「固體」,是基本物質狀態之一,其之所以是「固」,在於它有固定的體積及形狀。這種物質狀態的變化,發生在原子的層面。相比液體和氣體,固體中的原子,彼此之間有更緊密的結合。這種形式的變遷,造成熱力學系統中不同的「相」(phase)。
牛奶怎樣成為芝士?它能從液體的狀態形成固體或柔軟的半固體,主要是憑內裏一些酪蛋白的凝結。牛奶中的酪蛋白經過人為「相」的分離工序,形成固體狀的「膠質粒子」(micell)。固體繼而被分離,壓製為成品。
身體中的液體也有可能固體化而形成硬塊。在正常情況下,身體是不會毫無來由地製造硬塊的。一般來說,每一種硬塊都具有它特殊的作用。最常見的硬塊是血凝結後的「血塊」(clot)。為什麼有凝血的需要?決策來自一種叫做「凝血酵素」(thrombin)的蛋白質。這酵素往往是因為受到了刺激而分泌出來,例如,被受了傷血管中的「內皮細胞」影響。從而導致血液中一種叫「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部分被切去。剩下的部分叫「纖維蛋白」(fibrin),能凝聚在一起,慢慢形成血塊。血塊繼而把受了傷的血管缺口堵塞住,防止血液流失。
這本是一種很聰明的方法去保護身體;不過,在另一些場合,卻可以是很愚蠢,因為可能致命。怎樣說?原來當身體某部分受到細菌感染(例如腹膜炎),大量的細菌進入了血液後,不斷擴散,身體必須要盡快阻止。於是,免疫系統中的巨噬細胞會分泌「白介素一」,令血管的內皮細胞分泌凝血酵素,試圖將纖維蛋白原分解,製造出大量的纖維蛋白,把細菌凝結起來。這樣做,原意是好的,但大量的纖維蛋白會堵塞小血管,令氧氣和養分不能通過,於是,細胞活活餓死,造成器官衰竭。這就是「敗血病」(sepsis)能致命的原因。
另有一種硬塊來自「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這也是身體保護機制發揮下的後果,但可以引致血管及血液變化,從而成患。吸煙者必須特別留心。
當吸煙產生的氧自由基進入了血液後,血中攜帶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肪蛋白」表面的「脂肪酸」受到氧化,刺激巨噬細胞分泌白介素一,後者可導致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增生,又能令部分血液固體化。同時,增生了的細胞把血管收窄,令血壓升高。硬塊甚至能鬆脫,隨血液去到冠狀動脈。結果可引致「急性心肌梗塞」。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