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及慢性咳嗽

哮喘影響全球逾2.6億人,亦是最常見兒童慢性病之一。哮喘典型症狀包括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及喘鳴等,其反覆發作特性造成患者很大心理壓力,使到生活質素下降;急性發作期症狀會加重,不及時治療更可危及性命。就病理而言,哮喘患者的氣管因慢性發炎,每受刺激而收窄,引起症狀,其誘發因素包括環境致敏原、劇烈運動及激動情緒等;因此,在治療的同時,患者需同時學習病情管理,減少因反覆發作而讓炎症惡化。
痰阻氣道聲響
古代用「喉中水雞聲」形容哮喘發作時痰阻氣道而發出的聲響。
事實上,「痰」確實是哮喘的發病基礎之一。中醫認為,身體水液代謝由肺、脾、腎的氣化功能引領,如三臟機能減弱或受損,則津液易凝滯成痰;痰可潛伏於肺,每受氣溫、食物、情緒等刺激,致哮喘發作。因此,中醫治療首辨發作期及緩解期:發作期先治標,針對寒、熱等偏性對症下藥;緩解期則重於固本,調整肺、脾及腎功能,改善水液運化,減少痰的生成。

中醫在治療哮喘方面建立了不少臨床實證,透過口服中藥、針灸、中藥敷貼等不同手段,可使病情得以控制。其中「中藥敷貼」簡便安全、少副作用,成為哮喘患者常常選用的治療方案。
此外,肺系疾病中除哮喘以外,長期咳嗽亦非常煩人,如咳嗽反覆持續8周,則可稱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的其他成因還有呼吸道感染、胃酸倒流、鼻液倒流等。
在某些患者身上,可能難以判斷咳嗽起因,須結合現代醫學檢查,以排除其他肺部病變。中醫則認為久咳多為「內傷」所致,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其中情緒亦對五臟有所影響,例如長期悲傷會損傷肺氣,肺氣虛弱便容易反覆咳嗽、氣短胸悶。因此,中醫強調全人治療,在針灸、中藥以外,亦鼓勵病人透過情志養生及氣功導引來保持身心平衡,掌握自身情緒變化,避免因情志過極而加重病情。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信健康] 淺談哮喘與慢性咳嗽,中醫訊息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