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發牌制度 刻不容緩

日前傳媒《集誌社》報道指一名輔導員因對個案作出不恰當行為,去年被香港心理學會裁決違反專業守則並開除會籍,然而學會因私隱政策漏洞,未能按程序公布其身份,該輔導員其後成功轉職聖方濟各大學,出任高級輔導員。
事件引起從事心理治療或輔導行業的相關專業人士關注,並再度討論立法建立相關法定專業註冊制度的迫切性,以保障公眾免受未經高水準專業訓練、或曾違反專業操守人士帶來的負面影響或傷害。
筆者運用的表達藝術治療是透過穿梭運用5種不同藝術創作媒介來進行的一種心理治療,因此也對這事件高度關注。無論心理治療或輔導工作,其實都相當專業,基本要求是取得相關專業碩士學位,並在合資格的督導監督下,完成指定臨床實習時數,才可畢業及執業,以及取得學會或海外相關專業機構的註冊資格。
缺乏認證
可是過去幾年的工作經驗及目睹市場狀況,深深體會由於本港缺乏法定專業註冊制度,行業的參與者資格十分參差!就以是次被香港心理學會裁定違反專業守則並開除會籍的人士為例,由於沒有停牌制度,故仍可到一間大學出任高級輔導員!又例如,坊間出現不同名目的治療師,但原來這些「治療師」可能只修讀了坊間一些可能只得十堂的短期課程,更遑論討論什麼是專業操守!

近年香港人十分關注精神健康狀況,須知道出現情緒困擾而求助的人士,其實已經鼓起極大勇氣,政府及同業更需提供一個安全而具保障的平台,讓他們安心求醫,避免出現任何無人想見到的「二次傷害」,因此本港專業發牌註冊制度實在刻不容緩。
目前本港不受法例規管的醫療專業人員,大部分透過以學會為本的自願註冊安排進行自我規管。至於衞生署的「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屬自願性質,至今只有5個醫療專業,包括臨床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家、聽力學家、營養師和言語治療師,能成功進行認證。
呼籲公眾人士,在尋求心理治療或輔導協助時,有權向服務提供者查詢相關專業資格、專業培訓及其註冊會員編號!
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信健康] 治療師缺專業認證,情緒治療資訊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