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過高怎麼辦?泡泡尿是警號!蛋白尿改善方法、症狀及成因一文看清

2025-08-12

小便後,望着馬桶裏那層揮之不去的泡泡,你是否也曾懷疑自己的腎臟出了問題?坊間流傳泡泡尿就是蛋白尿,又有指蛋白尿是腎病、糖尿病的先兆,究竟這些說法是否屬實?本文將解析蛋白尿是什麼、蛋白尿症狀、蛋白尿成因,以及蛋白尿改善方法,助你擺脫疑慮,及早透過觀察小便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蛋白尿是什麼?蛋白尿症狀如何自我分辨泡泡尿是否有問題?蛋白尿成因
尿蛋白過高怎麼辦?蛋白尿改善方法蛋白尿改善方法常見問題(FAQ)

蛋白尿是什麼?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質含量超出正常範圍,通常是因為腎臟的過濾功能出現問題。正常情況下,腎臟會將血液中的廢物過濾到尿液中,同時保留蛋白質等重要物質。然而,當腎小球或腎小管受損,蛋白質便會漏進尿液,形成蛋白尿。

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不多於30毫克蛋白質,如每天經尿液釋出30至300毫克蛋白質,是為微量白蛋白尿;如每天排出量多過300毫克,便屬於更嚴重的巨量白蛋白尿了。

蛋白尿症狀

蛋白尿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其中一個較明顯的蛋白尿症狀是泡泡尿,即尿液中出現大量泡沫,且不易消散。因為當尿中有蛋白質時,會讓尿變的比較黏稠,對尿的表面張力改變會很明顯,這時泡泡尿會更容易產生。但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泡泡尿都是蛋白尿,以下情況也可能容易導致尿液起泡:

- 排尿速度過快:尿液快速衝擊馬桶,容易產生泡沫
- 站着小便:站着小便比坐着小便容易有泡泡,因站着小便的衝擊力較大
- 飲水不足:尿液濃縮,蛋白質濃度相對提高,可能出現泡沫

除了泡泡尿外,嚴重蛋白尿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尿液呈現異常泡沫,類似啤酒泡沫,持續不散
- 小便次數增加或尿液渾濁
- 手腳或面部水腫,特別在早晨起床時更明顯
- 疲倦、食慾下降或體重無故增加(因水腫)
- 若伴隨高血壓或腎功能異常,可能出現頭痛或腰痛
- 渾身痕癢

如何自我分辨泡泡尿是否有問題?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泡泡尿,先別過度緊張。要初步自我判斷泡泡尿是否由蛋白尿引起,可以透過以下2個要訣:

- 耐心觀察:如廁後,給予尿液5至10分鐘的觀察時間,不要急着沖掉。正常的泡泡尿,泡沫會逐漸消散,大部分會在5分鐘後消失
- 觀察泡泡特性:正常的泡泡尿,泡泡通常較大顆;而蛋白尿引起的泡泡尿,泡泡則較小且綿密,類似啤酒上層的細緻泡沫,而且不易消散

總括來說,若你的泡泡尿呈現不易消散的小泡泡,就可能代表尿液中含有較多蛋白質。但即使經過初步判斷後仍有疑慮,建議求醫,進行尿液檢查,以獲得更準確的診斷。

蛋白尿成因

蛋白尿成因多樣,可能與腎臟疾病、生活習慣或其他健康狀況有關。大致上分為良性與病理性2種:

蛋白尿成因丨1. 良性蛋白尿(暫時性)

良性蛋白尿情況會在短時間內消失,良性蛋白尿成因包括脫水、壓力過大、發燒、中暑、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懷孕、劇烈運動、長時間站立等。

蛋白尿成因丨2. 病理性蛋白尿(持續性)

病理性蛋白尿通常由疾病引起,需要及時就醫。病理性蛋白尿成因包括腎小球或腎小管受損、糖尿病、紅斑狼瘡、高血壓、白血病、藥物引發腎小球病變等。

尿蛋白過高怎麼辦?蛋白尿改善方法

尿蛋白是蛋白尿的指標,若懷疑自己患上蛋白尿,或經醫生檢驗後確診蛋白尿,可採取以下4個蛋白尿改善方法:

蛋白尿改善方法丨1. 定期身體檢查

及早發現蛋白尿,有助於制定治療方案,控制病情。透過定期驗尿、驗血等檢查,可以了解腎臟功能狀況,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蛋白尿改善方法丨2. 控制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避免腎臟受損。高血糖會損害腎臟血管,加速腎功能衰退,因此控制血糖對預防和改善蛋白尿很重要。

蛋白尿改善方法丨3. 控制三高

控制血糖、血壓及膽固醇,降低腎臟病變風險。高血壓和高膽固醇同樣會對腎臟造成負擔,加速腎功能惡化,因此維持三高指數在正常範圍內,有助於保護腎臟。

蛋白尿改善方法丨4. 限制飲食

限制飲食是很重要的蛋白尿改善方法,4個原則包括低蛋白質、低鈉、低磷及低鉀。

- 低蛋白質:選擇容易消化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蛋和黃豆。避免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綠豆、紅豆
- 低鈉:避免罐頭、加工食品、醃製食品及過度調味的食物,以減輕腎臟受損程度
- 低磷:減少攝取牛奶、堅果、全穀類和動物內臟等高磷食物,因為蛋白尿患者腎功能不佳,攝取過多磷質增加腎衰竭風險
- 低鉀:避免深綠色蔬菜,改吃黃瓜、冬瓜、青紅黃椒等低鉀食物。由於人體9成鉀離子經由腎臟排出,因此腎功能不佳,會影響身體排出鉀離子

蛋白尿改善方法常見問題(FAQ)

1. 為什麼會尿蛋白過高?

蛋白尿成因可分為良性與病理性兩種:

- 良性蛋白尿(暫時性):通常由脫水、壓力過大、發燒、中暑、尿道感染、懷孕、劇烈運動、長時間站立等原因引起,且蛋白尿情況會在短時間內消失
- 病理性蛋白尿(持續性):通常由腎小球或腎小管受損、糖尿病、紅斑狼瘡、高血壓、白血病、藥物引發腎小球病變等疾病引起,需要及時就醫

2. 尿蛋白高吃什麼?

限制飲食是很重要的蛋白尿改善方法,4個原則包括低蛋白質、低鈉、低磷及低鉀。

- 低蛋白質:選擇容易消化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蛋和黃豆。避免難以消化的食物,如綠豆、紅豆
- 低鈉:避免罐頭、加工食品、醃製食品及過度調味的食物
- 低磷:減少攝取牛奶、堅果、全穀類和動物內臟等高磷食物
- 低鉀:避免深綠色蔬菜,改吃黃瓜、冬瓜、青紅黃椒等低鉀食物

3. 尿蛋白會自己好嗎?

尿蛋白是否會自己好,主要取決於蛋白尿成因。良性蛋白尿(例如因發燒、尿道炎、劇烈運動或脫水等導致)通常會在身體狀況改善後自然消失,不需特別治療。但若蛋白尿成因是病理性,如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等,則不會自行好轉,需透過專業醫療診斷和針對病因的治療才能改善。因此,若發現持續性蛋白尿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需要盡快就醫檢查,確定蛋白尿成因,避免腎功能進一步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