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盼望

蘇瑞雯 | 2020-12-18
筆者這張「花的願望」,至今仍然張貼在書案前。 (作者圖片)

去年至今,香港人經歷一場又一場的試煉,由社會事件到疫情衝擊,向筆者尋求協助的個案,偶然也會呈現強烈的無力感,甚至是一種絕望的感覺。我會想,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環境時,究竟可以如何自處?

這一年,治療室內多少人坐在筆者面前流下眼淚?數不清。離開治療室,治療師也只是普通人,也流過不少眼淚,也和香港人一起面對及經歷着一種共同擁有的回憶。這一年,處理的個案要面對不同狀況而承受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抑鬱、憂慮、恐懼、失戀、哀傷、喪親、喪偶、婚姻破裂、移民與否、工作停頓、前路茫茫等。

花的願望

我曾經在這裏寫過it is ok not to be ok,但究竟這種not to be ok的時間長短有沒有一個量度標準?坦白說,答案是沒有的,因為每個人內心的傷痛及情緒以至反彈力度都不一樣,所以是沒法以一把間尺來量度所有人。然而,作為一位治療師,我也會問,在情緒釋放過後,小休一會,究竟可以如何轉化?我們又該如何為自己編織一份盼望?讓自己能夠有力量繼續好好生活?2020年最後一篇稿,希望可以分享一份盼望。

想起去年這個時候,筆者在香港大學修讀的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畢業,朋友們送來花束一起影畢業相。隨後,我將那些花束帶到我在一所中學帶領的學生小組內,和學生們分享這份祝福。這群學生,同樣面對着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問題,面對各種外在內在不安的情緒。那時候,我邀請她們隨意運用我帶來的花束自由發揮,把這些鮮花循環再用,製作一份送給她們自己的2020年「花的願望」,然後寫上一句說話送給自己!我看着她們安靜地把自己的內心願望透過雙手製作出各種「花的願望」,雖然每個人的願望都不一樣,但是當下她們可以在小小房間內彼此分享及聆聽大家的內心盼望。那刻我內心清楚知道,每個人的願望不一定可以實現,但是至少我們內心仍然可以有一份盼望,給自己一點動力去努力實踐,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家仍然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心底話其實是能夠被聽見、被尊重、被鼓勵的!

勿忘初心

當時我和她們說:「這些鮮花是朋友們送給姐姐的禮物及祝福,今天,我希望能夠將這份祝福轉送給你們!希望你們可以好好記着自己內心的盼望。」

我記得自己也做了一個「花的願望」,並寫上一句說話送給自己:「2020年,我想飛,飛得更高更遠!」

雖然2020年,香港人不單不能飛,整個大環境更是令人難免有窒息之感,但是希望大家仍然要心存盼望!勿忘初心!而這張「花的願望」,至今仍然張貼在筆者的書案前。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花願改善傷痛,療癒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