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累、煩時整暈你

許懿清博士 | 2023-03-30

這個病會突然發作,出現突發性頭暈眼花,即使躺平、閉上雙目仍感天旋地轉,動一動頭部就會惡心嘔吐,有些人更會同時伴有耳鳴、耳脹等症狀。這是「耳水失衡」發作。中醫認為這病在人處於勞神過度、休息不足、憂思太過、精神緊張時最易出現,若加上患外感或耳道疾病,更是導致反覆發病的常因。

中醫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說,任何眩暈或多或少都與肝氣逆犯、肝氣失疏有關。本病之底因是臟腑虛弱,復加風、痰、濕等致病因素互結發而成暈。臟腑本來虛弱的人,當遇吹風受寒、飲食不節或情志過極,病邪就會乘虛而入上擾清竅導致眩暈。長期勞神過度、休息不足、憂思太過、失眠,皆會造成腎精不足或心脾兩虛,這是令眩暈反覆發作的底因。治療時宜辨證論治,急時先治標,緩解期治本,固本扶正,以除病根。

按穴位紓緩症狀
本病證型包括:痰濁中阻、脾腎虛弱、肝陽化風、風陽上擾、肝火上炎、氣血虧虛、肝腎陰虛、瘀血阻竅。當中以痰濁中阻、脾腎虛弱和風陽上擾較為常見。耳水失衡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健脾、化濕、除痰、熄風、止暈、補腎、益精填髓為主。

耳水失衡在人勞神過度、休息不足、憂思太過、精神緊張時最易發作。(網上圖片)

當眩暈發作之始,即按以下穴位,有助紓緩症狀;按6秒、停6秒,按到有痠麻感即表示「得氣」,重複三回效果更好。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從兩耳到頭頂畫一直線,再從眉心往頭頂畫一直線,兩線交滙點就是。「頭乃諸陽之首」,疏通頭部經氣,有助緩解眩暈。

神庭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吋之處。有安神利竅,改善憂鬱情緒、止暈功效。

頭維穴:位於頭側部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額角髮際上0.5吋,頭正中線旁開4.5吋)。有改善頭痛和目眩、止暈等功效。

風池穴:位於耳後髮際凹陷處,以雙手大拇指按在枕部兩側,滑動時碰到之凹陷處就是本穴。具有改善各類頭痛、頭暈、感冒、鼻塞等功效。

風府穴:位於後髮際正中直上1吋,兩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具有清熱散風、通關開竅、止暈功效。

作者為註冊中醫

www.yibeaute.com.hk

[信健康] 任何眩暈肝氣有關,中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編者按:許懿清博士最新著作《藥到病除──美麗輕熟女養成術》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 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