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應該用奶嘴嗎?(一)

洪之韻醫生 | 2025-02-03

朋友報喜,家裏添了一個寶寶。寶寶非常趣致,面圓圓,像麵包超人一樣可愛。可是,寶寶有時也會哭鬧。新手父母問,BB應該用奶嘴嗎?

寶寶哭鬧,的確引起很多成年人不安甚至煩躁。英國發出一個叫ICON(Infant Cry, I Can Cope)的指引,教育家長,正常的寶寶有可能在兩星期大出現哭鬧增多,於第六至八星期更可能出現高峰,慢慢才逐漸減少。因此,管理父母的期望變成非常重要,父母在自己情緒繃緊時,而寶寶在安全情況下,例如在嬰兒床上,父母可以考慮容許寶寶哭鬧一會兒,千萬不可搖晃嬰兒做出後悔終身的行為。

傳染病媒介

嬰兒哭鬧,母親若能餵哺母乳,溫柔地唱搖籃曲、給BB擁抱,可以令BB情緒獲得紓緩。忙碌的香港人這時候就可能會使用奶嘴去安撫寶寶。不過,奶嘴可以引起很多傳染病問題。最常見的是父母把跌在地上的奶嘴放落自己嘴裏,或用清水洗一洗,未有完全徹底消毒,放回BB嘴裏。奶嘴就在這些情況,變成傳染病的媒介。

曾經在法國發生過一個個案,四個月大的嬰兒在一至兩星期內出現進食緩慢、便秘、四肢乏力並呼吸衰竭,要送到深切治療部醫治。無論驗血、驗小便、腦掃描等都未能發現原因。醫生仔細詢問下,原來新手父母見寶寶經常哭鬧,剛好在市集上見到有人賣蜜糖,想到在奶嘴上塗上蜜糖讓嬰兒含着,甜甜的蜜糖如願地讓寶寶冷靜下來,但原來卻隱藏殺機。

蜜糖是天然製品未有消毒,有機會受到肉毒桿菌孢子污染。不足一歲半的嬰幼兒未有足夠抵抗力可以抵禦,因此不可進食。新手父母在奶嘴上塗上蜜糖,就好像每天為嬰幼兒打Botox一樣,肉毒桿菌在嬰兒腸內滋生,製造毒素,影響神經系統,造成肌肉癱瘓。類似的肉毒桿菌神經性中毒個案也曾在英國發生,醫生以基因測試診斷到嬰兒大便含有肉毒桿菌的神經毒素基因,要使用抗體解毒,寶寶身體才慢慢康復過來。父母千萬謹記不足18個月的嬰幼兒不可進食蜜糖。

每樣事情都有其好壞,就算珍貴如蜜糖,都可以出事。那麼,奶嘴還可以引起什麼問題呢?下回分解。

[信健康] 分享生活成長點滴,醫生訊息可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