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盲腸炎成因

盲腸炎(醫學上正確名稱為闌尾炎)是常見的腹部急症,雖名為「盲腸炎」,實則發炎部位是連接於盲腸末端的闌尾;這條約十公分長的細小盲管,一旦因出口阻塞(如淋巴腫脹、硬化的糞石或異物卡住)導致細菌滋生,便會引發感染與腫脹,若未能及時治療,病情可能演變成腹膜炎或敗血症,危及生命。
許多人誤把腹痛歸咎於腸胃炎,卻忽略盲腸炎的風險。其典型症狀,初期多從肚臍周圍開始隱隱作痛,逐漸轉移至右下腹,並伴隨惡心、食慾不振、輕微發燒、腹瀉或便秘;若延誤就醫,疼痛可能擴散至整個腹部,按壓「麥氏點」(右髂骨與肚臍連線中點)會引發劇烈痛楚,甚至出現反彈痛與腹脹。若右下腹疼痛持續超過六小時且伴隨發燒,務必立即就醫,避免因誤判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盲腸炎的成因複雜,醫學界尚未完全定論,有五大高危因素值得警惕:一、盲腸阻塞最常源於淋巴組織發炎或糞便硬化;二、腸道細菌過度繁殖可能侵襲盲腸壁;三、感染或免疫反應引起淋巴腫脹加劇阻塞風險;四、長期使用抗生素或飲食失調破壞腸道菌群平衡;五、遺傳因素可能提高患病機率。
診斷上,除觸診、血液及尿液檢測,亦會透過超聲波或電腦斷層掃描(CT)確認是否闌尾腫脹,並排除其他腸道疾病。治療方面,手術切除發炎闌尾仍是主流方式,傳統開腹與腹腔鏡微創手術均能有效解決問題,後者因傷口小、復原快,已成首選,醫生通常建議確診後24小時內進行手術,以防闌尾穿孔引發嚴重併發症。
坊間流傳「吃飽後運動會誘發盲腸炎」,實則此說法缺乏科學依據。盲腸炎成因複雜,與飯後活動無直接關聯,患者發病期間亦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加劇腹痛。歸根究柢,及早辨識症狀並就醫才是關鍵。腹痛雖常見,若符合盲腸炎特徵,切勿拖延,把握治療時機方能避免憾事發生。
作者為香港專科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盲腸炎成因複雜,健康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