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背後的心理障礙
「好,遲點會處理,遲點會做。」
「得得得,等一等,好快會處理。」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一些朋友、同事或家人,凡事好像慢十拍、約會總是遲到,或是做每件事都好像猶豫不決、拖拖拉拉,每當他們需要完成一些工作或任務時,哪怕已一早預留很長時間予對方處理,但最後結局還是在死線前一刻才勉強完成,甚或是無法完成,「得得得」之後,結果還是不了了之!
追求完美
這種場景,估計大家未必陌生,要面對或需要和這種特質的人共處或共事時,大家可會有種如熱鍋上的螞蟻般感覺,你急佢唔急!但請不要誤會以為這些拖延特質的人是存心影響你,其實他們有時候是有苦自己知。不少個案來向我尋求協助時,甚至說不出自己有拖延症,只是覺得自己在人際關係或個人成長及發展上處處碰壁,停滯不前,希望找出問題所在。
其實這種性格特質或處事方式,有機會是心理學上稱之為拖延症的表現,背後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在影響行為。當然有些人本身可能真的很忙,每天日理萬機,像「十個煲卻只有九個蓋」般,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所有工作。這情況需要學習的是如何為勞碌的一天重新排序,甚至學習如何適當地放手。
然而,拖延性格卻是另一種情況。舉例有些個案,腦海裏總是充滿鴻圖大計,內心知道只要逐步去做就可以完成計劃,但不知為何總是無法踏出第一步。有些個案會和我說明天便是死線了,一定要交計劃書給老闆,即使腦海有很多想法,卻總是無法寫出來,甚至連在會議上明明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問卻不敢問。有些甚至說拖延性格已影響至家中大小事務、生活起居,例如連寬頻合約到期要續約,也不知道為何總是拖着不理,直到最後一刻差點冇網絡可用才辦理!
每當我問個案們當刻拖延究竟在想什麼?我聽得最多的答案是:「覺得未夠好」、「可以再做好一點」、「怕自己做錯決定」、「想再比較多一點,找個好一點的方案」。這些想法背後,其實反映的心理狀況是:一方面渴求完美,但同時亦反映其背後害怕失敗、害怕做錯決定、害怕輸等等。
接納瑕疵
的確有很多原因令人形成拖延性格,但其中一個原因竟然是過分追求完美!可能讀者會疑問,追求完美也有錯嗎?那容許我問句:「何謂之完美?」我們是否要等待「完美」時機及「完美」狀態出現時才去做一件事?我們是否能接納生命中存在不完美或瑕疵?我們是否能接受失敗或勇於面對批評?這些問題都是我在陪伴個案認識自己時,希望他們能夠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及憂慮。
這個世界並沒完美,當我們能夠接納生命中的不完美時,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成長、世界的另一面。
作者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
[信健康] 接納瑕疵回復自然,精神訊息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