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力 踐行「治未病」

余志方 | 2022-03-14
調養脾胃之道,不宜「重口味」,口味太鹹助心火而瀉腎水之真陰,辛辣刺激之味易傷元氣。

新冠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在疫情下,注射疫苗、戴好口罩、勤洗手,其實是為人體免疫系統再加上一道防線。《黃帝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觸犯)」,人體正氣充盈,則病邪便無法乘虛而入。因此可以說,有效防疫的根本,在於如何確保和提升人體的免疫力。
元代名醫朱丹溪《丹溪心法》說,「與其救療於有疾之後,不若攝養於無疾之先」。今次災疫,受感染離世的人,尤其老人,多有長期病患,再一次突顯於公眾衞生醫療領域,保持健康體魄「未病先防」的重要性。
生命(細胞)誕生之始,生命的宿敵──病毒也同步出現。人類生命體向愈趨複雜的方向進化,但病毒則反其道而行之,脫去一切不需要的結構,只剩下核酸和蛋白外殼的「怪物」,雖無法自我複製,卻以生命體為宿主,專門「騎劫」宿主細胞進行自我複製。由一個宿主,走向另一個宿主。病毒傳染過程的可怕性,在今次高傳染力的Omicron身上充分展現,令人惶惶不可終日。
早在西漢年代,祖先輩已發現了病毒蹤跡。《黃帝內經.刺法論》記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說明當時已認識到,大流行的傳染病,無論老幼,發病的病狀相似,並提出「避其毒氣」,「順應四時」的預防方法。但歸根究柢,無論什麼時候防疫病,中醫「治未病」的防病主張,是最管用的手段。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納,鍼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更能無犯王法,禽獸災傷,房室勿令竭乏,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說明平時要飲食有節,忌冷食、貪食,保持精神愉快,身心開朗,起居有常,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導引、吐納等方式鍛煉身體,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保持「五臟元真暢通」的生理狀態,則病邪無法進入人體,遑論進入後即長驅直進,顛覆人體生命的健康。張仲景很清晰地講白了「治未病」的道理。順筆一提,(宋)張銳《雞峰普濟方》介紹了以意引氣消食除壅的方法,「意者氣之使,意有所到則氣到,每體不安處,則微閉氣,以意引氣到疾所而攻之,必瘥(癒)」,透過導引吐納防治疾病。
健康飲食
正氣的培養,有賴後天脾胃之功。(元)李東垣在《內外傷辨惑論》指出,「蓋胃氣不升,元氣不生,無滋養心肺,乃不足之證也。計受病之人,飲食失節,勞役所傷,因而飽食內傷者極多,外傷者間而有之,世俗不知,往往將元氣不足之證,便作外傷風寒表實之證,而反瀉心肺,是重絕其表也,安得不死乎?」這番話雖然是闡釋內傷病和外感病的關係,但外感病往往有「內傷」的誘因,意味是人體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在疫癘中的危重和死亡病例,不少為老年和有長期病患者,如氣管炎、糖尿、心腦血管病等,往往因正氣虛於先,疫邪感於後,反映提升免疫力的「扶正防病」道理,未普遍受到足夠重視,或「知之」而未「踐行」。很清楚,扶正可以有效勝邪。
在實踐「治未病」,李東垣強調脾胃在防病治病上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飲食習慣和入腸胃食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脾胃為後天之本,《靈樞.五味》說,「穀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臟,別出兩行,營衞之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素問.痹論》清楚表明,飲食過量,會令腸胃受損(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李東垣解讀,「飲食自倍,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於是「胃虛元氣不足諸病所生」。
健康飲食有助脾胃功能維持正常。飲食的健康方法,「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這個食不過熱過冷的道理,在《靈樞.師傳第二十九》作出了說明。「保胃氣」,即確保胃腑的功能正常,是保健至要。有「胃氣則生」,故張仲景便以胃氣之有無,來判斷疾病的生死走勢,《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食以索餅,不發熱者,知胃氣尚在,必愈」。當病者還想吃東西,且未見發熱之象,也非「除中」(古病名,病重本不能飲食,但突然暴食,為中焦脾胃之氣將絕的反常現象,「必死」)表示胃氣尚在,故病者料可癒。由此可見,飲食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正氣
李東垣在《脾胃論》進一步指出,若飲食失去節制,冷熱不適,脾胃受傷,就會溏泄無度,或心下痞悶,腹部和脇肋脹滿,口中沒有滋味,四肢困倦。一旦六氣之風、寒、暑、濕、燥、火任何一氣出現偏勝,就會傷及脾胃。《難經.十四難》提出治療脾胃損傷之法,是要調和其飲食,寒溫要適宜。今人不論寒熱天氣,都喜吃冰冷,若積偏成弊,則後患無窮。宜慎之。
《脾胃論.脾胃將理法》談到調養脾胃之道,不宜「重口味」,口味太鹹,則助心火而瀉腎水之真陰;辛辣刺激之味,都易傷元氣。總而言之,保持人體正氣充盈,五臟元真通暢,是免疫系統得以強大的基礎;同時也是「防未病」的關鍵所在,當中由健康飲食開始。
這番道理,見諸千年醫籍,古人很早就懂得,並且歷代醫家也苦口婆心,不斷忠告世人,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人類「知易行難」的稟性,的確很難克服。
今次新冠肺炎疫情,讓踐行「治未病」與時刻保持強大免疫力的重要性,再次向眾生展示出來,冀可打破「知易行難」的心障!
撰文:余志方

[信健康] 提升自身免疫力,健康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