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永遠在路上 擁抱科技與創新 塑造可持續未來

今年適逢醫管局成立35周年,這個重要里程碑,正好讓我們回顧與展望香港公營醫療服務的發展。從2003年沙士一役至近年的新冠疫情,醫管局屢屢在危機中發揮關鍵作用,不斷調整服務、推陳出新,應對各種挑戰。
跨過重重難關,時至今日,我們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人口急速老化與增長、醫療技術迅速發展,還有無法預計的全球疫情威脅。因此,我們必須保持積極主動、大膽革新、推動持續卓越。

醫管局正邁向「智慧醫院2.0」時代,數碼轉型是應對醫療需求增長的核心策略。醫管局賦權予前線同事主導項目推行,並由專屬資訊科技團隊支援,靈活地推行切合地區需求的項目。
目前,超過45項智慧產品已由先導計劃推展至整個機構,協助構建互聯互通的醫療生態系統;資訊科技創新辦公室、人工智能實驗室及數據實驗室亦透過與醫生、大學及業界緊密合作,進一步孕育新意念,務求提升醫療服務質素。
數碼成熟認證
其中一項引以為傲的成就,是醫管局轄下所有43間公立醫院及醫療機構榮獲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EMRAM)第七級認證,是Healthcare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 Society(HIMSS)認可的最高數碼成熟度水平。這亦是HIMSS歷來,首次大規模地向單一機構轄下的整個醫院網絡頒發第七級認證。醫管局透過全面推行數碼醫療紀錄、運用數據分析及整合支援決策的先進工具,展現對加強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及管治的承諾。
醫管局亦積極推動臨床管理系統融入資訊科技及人工智能,讓臨床及行政工作流程自動化,例如影像、實驗室結果篩查及報告生成,並已將先進人工智能驅動語言模型,應用於加強臨床決策支援及與病人溝通上,例如協助醫生快速搜尋及整合複雜的醫療數據、提供以實證為本的決策支援等。
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Go繼續成為革新性的病人賦能平台,讓超過310萬註冊用戶輕鬆獲取自我照顧的資訊及醫療服務。HA Go無縫整合及簡化病人就診流程,門診預約管理、登記、付款及電子輪候情況盡在指尖;同時亦為病人提供藥物送遞服務,並支援其個人化健康管理。
擴展交流計劃
雖然科技有助提升效率及改善運作,員工始終是我們無可取代的核心。醫管局致力為每位員工提供個人成長及專業發展的機會,更在2024/25年度資助超過2600名員工到不同地方接受培訓,讓專業醫護人員從沉浸式交流及培訓中,吸收寶貴的多元化臨床實踐經驗與觀點,促進相互學習,並讓員工拓闊視野。
除了挽留和培育現有員工,對外招攬醫護人才亦同樣重要。醫管局積極在全球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及護士,截至2025年3月中,近300名非本地培訓醫生已加入我們的大家庭,較去年增加近一倍;而在《2024年護士註冊(修訂)條例》通過後,目前已取錄過百名非本地培訓護士。醫管局亦擴展臨床交流計劃,吸引超過240名參加者;同時亦為過百名中醫師安排接受內地專家的培訓。
憑藉國家給予的強大支持,醫管局與內地醫療專業界別建立深厚夥伴關係,推動醫療系統成長。我們必須強調,與內地緊密合作是醫療系統發展與演變的重要一環。雙方的主要合作包括加強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服務,為推動優質醫療服務的整合,我們正設立胸痛中心及中風中心,透過國家認證,統一治療規程並提升醫療成效。瑪麗醫院的全港首間胸痛中心亦已按照國家認證標準順利開展服務,進一步優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方案。
提升服務質素
為配合行政長官提升香港醫療水平的政策方向,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已率先成為成功通過《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2021年版)》認證的首批公立醫院。另外三間急症醫院亦將於2025/26年度展開認證工作,進一步增強其國際影響力,並提升本地及國家醫療系統服務的質素與安全。
我們正處於重大轉型的時代,未來的健康與福祉取決於今日的選擇。醫管局會時刻秉持「改革永遠在路上」的精神,持續進步,與民攜手,保健安康,擁抱創新科技,完善資源分配,提升服務效率與質素,讓大家能快速應對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在社區和合作夥伴的支持下,我們正在構建一個穩健的公營醫療系統,一同塑造更光明、更可持續的未來。
撰文: 高拔陞醫生_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信健康] 積極改動醫療改革,醫療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