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機械臂精準切割腫瘤 大減後遺症狀 加快復原時間

王明晧醫生 | 2024-10-28

機械臂功用是輔助醫生進行手術,提供精準控制和微創手術的能力,從而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機械臂面世至今約二十年,歷年來讓醫生解決了許多過往難以處理的複雜個案,例如精準切割腫瘤,使愈來愈多病人得到有效治療之餘,亦不必過於擔心術後護理進度。

在過去20年裏,機械臂技術在泌尿外科領域取得了顯著進步。達芬奇機械臂系統是主要設備,具有一體化設計和多個操作臂,而現時醫學界已採用第六代機械臂系統。與早期相比,新一代機械臂體積大大減小,從以前的笨重形態轉變為現在的小巧設計,讓醫護人員可更靈活使用。

易於體內轉換位置

在操作精準度方面,早期機械臂操作需要通過直徑超過十多毫米的切口進行,而現在已經減小至8毫米,讓機械臂可應用於更精細手術,例如兒童手術或口腔、盆腔等微創手術。新一代機械臂亦顯著提升了靈活性。因為以前的機械臂體積較大,限制了儀器在腹腔和盆腔中的擺放位置,如果於同一手術中需要處理兩個身體部位,便需要在手術過程裏完全取出儀器之後,再重新放入另一個位置。然而,現在新式的機械臂設計更為纖細,可以直接在體內更換位置,使整個手術過程更加順利及省時。

另一方面,於機械臂發展之初,已可將手術區域的影像轉化成為3D圖像,而如今的系統亦提供了更清晰的高清視覺效果,幫助醫生清晰地看清血管和神經,可更精確切除細緻部位,如前列腺或部分腎臟組織等,並保護附近神經線。以往醫生於規劃部分切除腎臟手術時,多數只能選擇以機械臂切除表面可見的腎臟腫瘤,至於位置較深入的腫瘤,則難以伸進操作臂來切除組織和止血,這類個案往往需要進行開放性手術,術後患者多數要休養7至10天才可出院。現在同類型患者接受機械臂手術後,通常4天後便可出院,復原速度較昔日為快。有高清3D視覺系統之餘,新式機械臂還可以於患者身上注入顯影劑,讓醫生能夠更清楚地看到血管走向,此功能在腎臟部分切除手術裏非常有幫助,可避免手術中大量出血或切除過多腎臟組織。

早期醫療機械臂操作需要通過直徑超過十多毫米的切口進行,而現在已經減小至八毫米,讓機械臂可以應用於更精細的手術。

在能量設備方面,早期機械臂主要依賴電刀進行止血,而現在的系統可以使用高壓電刀,於切割腫瘤之餘,亦可令止血效果更佳,尤其是令粗大血管止血,從而提高手術安全性。

提升醫生學習進度

醫生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新技術,而新式機械臂系統可讓新晉醫生更易學習。在手術過程中,過往醫生於控制台操作時,其他人僅可觀看屏幕上的實時影像。現在的系統已可配備兩個控制台,新舊醫生可同時使用控制台,因此經驗豐富的醫生可在手術過程中隨時接管手術,年輕醫生亦毋須離開控制台,大大地改善了培訓過程。

在泌尿外科領域,機械臂手術已成為提高患者術後保存功能的關鍵技術,在部分切除腎臟和切除前列腺手術裏,使用機械臂更已成為標準做法。於前列腺癌切除手術中,機械臂能夠在切除病變組織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周遭健康組織,可保存患者性功能和小便功能。近年前列腺癌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最近筆者的一項手術中,一位五十多歲的患者診斷出有前列腺癌,腫瘤鄰近神經線。通過使用機械臂,以高清鏡頭把患處放大,讓我們在切除前列腺外,同時保留神經線。儘管此個案的癌症較為惡性,但因可精準切割腫瘤及邊緣位置,患者在術後毋須接受放療或化療,性功能和忍尿功能都得以保留。對這種年齡的患者而言,術後可最大程度地恢復生活質素,對他往後的生活及心理質素絕對有正面影響。

隨着現代科技進步,機械臂配合AI發展,將可造福更多病人。

日後AI即時導航

近年來,愈來愈多廠商開發新的機械臂系統,為市場提供更多選擇,有助降低成本,使更多患者受益。隨着技術不斷進步,我們期待機械臂在未來的醫療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筆者認為,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可能是更多機械臂系統可透過單孔將儀器置入體內、進一步提升影像系統,甚至結合人工智能,為醫生提供實時影像導航,於手術中提前告知醫生即將遇到的血管位置,從而在切除腫瘤時有效避開。隨着這些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機械臂手術必定為患者帶來更多希望。

撰文:王明晧醫生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新式機械臂手術減後遺症,醫生資訊派用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