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 日常調理與預防

「醫師,我這幾月的月經都不準時,要怎樣調理?」這是很多患者就診時的問題。上一期文章提到月經周期的調理,通常需要三個月或以上,與其臨渴掘井,病了才求醫,不如從日常生活着手預防。今次會從飲食、作息、情緒等方面,談談月經失調要怎麼調理和預防。
在中醫角度,「女子以血為本」,月經與氣血盛衰密切相關,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所以固護脾胃十分重要。日常飲食應避免過量生冷寒涼之品,例如凍飲、西瓜、刺身等,以免損傷陽氣,導致脾胃虛寒。而過食辛辣、肥膩難消化食物,則會損傷或阻礙脾胃運化。如果經常手足冰冷或腹部易寒涼的女生,可飲用適量紅糖薑茶等溫經散寒飲品;而平素壓力大,經前易乳房或小腹脹痛者,亦可於經前一周每天用數枚玫瑰花泡茶,有疏肝解鬱行氣之效。另外,有部分女性為了減肥而過度節食,這會導致氣血不足,導致月經量少或月經後期,筆者見過最嚴重者,甚至因節食而閉經接近一年,貪靚而犧牲健康絕對不值。
《黃帝內經》強調「起居有常」,規律作息對月經至關重要。香港人喜歡熬夜,入睡時間亦多不規律,這都容易導致月經失調。筆者跟師時,何氏婦科的老師都很強調早睡早起;臨床上,許多卵巢早衰患者都有熬夜習慣。中醫建議,夜晚11點前,亦即子時前便要入睡;夜晚11點至凌晨3點是膽經和肝經運行時間,這段時間應要熟睡才能養好肝血;而早晨曬曬太陽,適度舒展筋骨亦有助陽氣升發。作息時間的調整看似簡單,往往對保持月經規律有良好效果。

保持心境平和
相信很多女生都曾因為緊張、擔憂、生氣等原因,出現經期不適。的確,情緒波動對月經影響尤為明顯,而與此最密切相關的臟腑便是「肝」,長期緊張焦慮會導致肝氣鬱結,影響氣血運行。每個人或有不同排解壓力方法,筆者亦會建議學習腹式呼吸或靜觀呼吸,能隨時隨地簡單放鬆心情。保持心境平和不單能改善月經問題,亦是養生之道。
有些現代女性流行每天運動,有些則一個月都未曾運動;過量劇烈運動會耗傷氣血,完全不運動則易氣血不通。經常運動者,建議不要在月經期間進行劇烈跑跳,亦應避免倒立動作;不經常運動者,建議先從溫和方式做起,如八段錦、太極或每天適量拉筋,以疏通經絡。
最後,建議女性養成記錄月經的習慣,可用手機app記低月經來潮時間,如果經量、顏色、質地及伴隨症狀出現異常亦應記錄。透過長期觀察,可以更了解自己身體,並能及早察覺異常並就醫。就診時帶着這些紀錄,能幫助醫師準確判斷體質與病因。輕微的月經失調往往在改善生活習慣後能恢復正常,若自我調理後仍未改善,便建議尋求註冊中醫師協助,透過辨證論治,制定個人化調理方案。
作者為註冊中醫師
[信健康] 再談治理月經失調,醫師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