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服薄血藥出血問題

薄血藥對於患上心臟病人士一點都不陌生,不幸患上心房顫動或已更換金屬人工心瓣的病人,無可避免需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血劑(NOAC)或華法林(VKA)。長期服用這些藥物的常見副作用,當然是出血問題,不少病人對於大便有血、痰中帶血或血尿等情況,可能覺得理所當然,甚至不少醫護覺得這些情況是藥物副作用,不必大驚小怪,事實是否如此?要知道不同器官出血問題可能是癌症的明顯病徵。究竟在服用薄血藥後,出現這些出血問題應該如何處理,在醫學界也沒有絕對共識。
在今年2月份的《循環》醫學期刊(Circulation)一項大型回顧研究,正正探討這個棘手問題。這項來自加拿大的研究,檢視了由2008至2022年在安大略省年齡超過66歲兼第一次服用薄血藥人士,在兩年跟進中出現出血問題及之後確診癌症的關係。病人總數接近12萬人,男女分別各佔一半,年齡中位數77歲,七成服用NOAC,另外三成服用VKA,持續服用2年人士的百分比是73%。
結果顯示,在2年中出血的機會率是22%,在開始服用至第一次出血中位數是9個月。服用VKA病人的出血風險比NOAC高。在這12萬病人中確診癌症有4.9%,大概35%病人是在發現出血之後確診癌症,12%病人是出血前確診癌症,最常見癌症依次為大腸癌、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胃癌。
在長期服用薄血藥出現出血狀況而確診患癌,比起沒有出血的患者高出4倍。若針對出血器官,如腸胃出血後確診大腸癌,比起沒有出血而同樣確診這癌高出5倍。同樣出現血尿情況,也同樣地比沒有的病人確診癌症高出5倍,更重要發現是這些出血後確診的癌症,一般較沒有出血但不幸確診癌症更為早期。
簡單來說,若病人在長期服用薄血藥後出現出血問題,絕對不能忽視。適切檢查可能更早發現癌症和及早治療。
作者為心臟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談談服薄血藥出血,專科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